39健康

消毒不严 拔牙染艾滋

  27岁的“金领”王俊(化名)得了艾滋病,竟在拔牙时被“牙科手机”感染的。今天,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获悉,用于钻牙的“牙科手机”以成为传播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帮凶”。为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了我国最大的消毒灭菌供应中心,三道关口,层层“过滤”到“手机”上的病毒。

消毒不严 拔牙染艾滋

艾滋病人隐迹社会是为何?

  “金领”拔牙,染上艾滋病

  27岁的王俊,毕业于省内一家重点大学,现今已升至为成都一家公司经理的他,同时还是某行业协会的秘书长。原本应该有个非常美好的前景,但却在一次义务献血后,终止了他对未来的期盼。

  王俊有每年上下半年进行义务献血的习惯。2007年8月,王俊在献血后,竟意外接到武侯区疾控工作人员的电话。“王俊,你是不是在上周进行了义务献血?”疾控人员询问他,在得到王俊肯 定答复后,疾控人员对他说:“你明天来疾控中心坐坐吧,我们聊两句。”听到疾控人员语气沉重的“邀请”,王俊顿时有了不祥的预感。

  次日,王俊来到疾控中心。“王俊,你可能感染上了艾滋病。”疾控人员声音低沉地说。“不会的,我不吸毒不乱搞,怎么会得那病?” 王俊顿时慌了神,当得知疾控中心实验室已经确诊后,他的心彻底凉了。

  王俊开始追溯他被感染的种种可能。上一次义务献血是在2007年1月,“也就是说,我是在1月到8月这期间感染的。”王俊反复回忆这7个月里自己所发生的与血液有关的事情,“年初的时候 ,我在一家私人诊所拔过一次牙。”同时,在他加入到一个艾滋病感染者组织后,他发现有很多感染者跟他一样,生活自律,但因有某一次的拔牙史后,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

  随后他向疾控人员进行咨询,才得知由于拔牙时所使用的一种名叫“口腔牙科手机”的钻牙工具,将把上一名拔牙患者口腔内的污垢和渗出的血液,“转移”到下一名拔牙患者的口中,从而形成交叉感染。“一般的清水冲洗或者消毒液的浸泡是不能杀灭病菌的。”疾控人员告诉他。

  钻牙工具,竟成艾滋“帮凶”

  “‘牙科手机’在口腔医院是常用的医疗工具,牙周科、牙体科、粘膜科、修复科、正齐科等科室都会用到,平均一个医生将配备7只‘手机’”。今天下午,记者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医生向记者展示了钻牙工具“牙科手机”:长约8厘米的金属小棍,由牙钻和车针组成。“使用时,牙钻在口腔内高速运送,每分钟将达到8000转。”

  医生介绍,钻牙时难免会出现牙齿储出血的情况,当牙钻在停止运转的瞬间,“手机”头部呈负压状态,导致患者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此时医院如果仅对“手机”进行冲洗或者药水消毒,是不能杀死附着在上面的病菌的。“如果上一个拔牙或者补牙的患者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则下一个拔牙或补牙的患者则将被感染。”这便形成了交叉感染,“手机”成为了传播病毒的媒介。

  过三关 灭掉“手机”病菌

  记者从四川省卫生监督执法大队获悉,根据工作人员调查,“手机”传染,已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消毒灭菌供应中心。投资600万,引进了多台消毒灭菌设备。

  当已使用过的“手机”被送到灭菌中心后,首先要进入到“清洗间”。工作人员先对“手机”进行表面清洗,再将“手机”放置到98℃高温的仪器中,进行初次灭菌。随后,“手机”通过一个窗口被运送到第二关口:打包灭菌间。“我们会先对‘手机’钻头进行助油保养。再把它包装在专用封包袋中 ,放进台式灭菌间,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其温度达到134℃。”中心主管江波告诉记者。最后,再通过窗口运送,来到第三关口:无菌存放间,进行再次包装,并分配到相应科室。

  “整个消毒灭菌过程,至少需要2个小时,过程相当严格。”江波表示,平均每天医院要对近900只“手机”进行消毒灭菌工作。“现今的私人牙科诊所开设了很多。”

  推荐阅读>>>用平常心看待同性恋和艾滋

 消毒不严 拔牙染艾滋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39健康网艾滋病频道

(实习编辑:吴春丽)

2009-12-21 07:44:00浏览2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