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现状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艾滋病 > 流行现状

偏见与歧视:艾滋防治道上障碍

举报/反馈
2009-10-06 14:30:0039健康网社区

  回顾我国艾滋病防治走过的历程,国家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建华直言不讳地指出,生殖道感染、性病和艾滋病三者在病原学、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和重叠交叉,但它们都与“性”有关、与社会耻辱和歧视有关。

  正因如此,人们在面对这些疾病和感染时,多选择了沉默,这严重阻碍了人们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服务,使这类本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得以迅速流行蔓延。

偏见与歧视:艾滋防治道上障碍

新艾滋疫苗的有效率达80%

  云南省公共卫生专家、昆明医学院教授李晓亮认为,虽然近几年来,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是偏见与歧视仍是目前艾滋病防治中的最大障碍之一。

  “传统道德观念对性工作者、同性恋者、吸毒者及感染者的严厉排斥和谴责,在他们和主流社会之间竖起了屏障,导致他们处于社会边缘,无法获得性病、艾滋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李晓亮说,以同性恋为例,美国在1973年就通过了“同性恋不属于性变态”的认识,并且不再将其编入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手册。世界卫生组织也在1993年认可了这一观点,在精神疾病分类学中去除了相关内容。但我国接纳这一观点的时间较美国晚了29年,较世界卫生组织晚了9年。直至2002年,我国才做出了相应改变,不再将同性恋视为性变态。虽然如此,人们长期以来对同性恋群体的无知、漠视、偏见和歧视还是使我国的政策、干预都没有能将该群体早些纳入性病艾滋病的防治重点。他们由于惧怕社会歧视,不敢公开身份,或是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而与异性恋人群结婚,增加了他们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也正是由于偏见和歧视,我国所采取的性病艾滋病控制策略常把‘打击’作为一种必要手段。事实上,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客观现实背景下,严厉打击的后果并不可能使卖淫市场萎缩,反而会使性工作者‘转移’工作地点或转入地下。事实证明,正是性工作者的流动和隐蔽,大大增加了性病艾滋病的蔓延和不可控制性。”李晓亮说。

  李建华认为,我国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已经从沉默中走出,但对防治性病艾滋病的承诺,不仅是领导层的承诺,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承诺,更重要的是全民的承诺。艾滋病既是一个“医学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其发生、发展和防治过程中,它将社会早已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权利不平等、缺少民主和法制、没有善治等问题凸显出来,针对生殖道感染、性病和艾滋病流行所做出的应对能够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面临疾病挑时的勇气和能力。因此,如果在防治性病艾滋病中不去促进社会发展,不能对现存的社会问题逐步解决,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将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

  推荐阅读>>>给艾滋病治疗的两大提醒

 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39健康网艾滋病频道

(实习编辑:吴春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