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艾滋病 > 艾滋常识

何为假性艾滋病综合征

举报/反馈
2009-09-19 07:34:0039健康网社区

  在有同性恋行为的人中,同恐惧艾滋病而引起的,出现某些与艾滋病早期症状类似的神经症状群,但没有任何依据能诊断艾滋病,此现象称“假性艾滋病综合征”。

何为假性艾滋病综合征

究竟该如何预防艾滋病?

  当艾滋病这个病魔像一个黑色巨大的幽灵,出现在人们面前;当一个个无治而死的尸首,连其至亲骨肉们都避退三舍,生怕死尸上带的可怕病毒会传播到自己身上,而需要经防疫机构另行消毒处理;全世界范围内对艾滋病的恐慌已达到顶点。对于同性恋者、这首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人群来讲,更是人人自危,对于种种自身表现出的轻微不适和感觉总是深恐与艾滋病病征有关。在紧张的心理压力下,逐步形成已患艾滋病的心理障碍,这类人通过精神或心理治疗,能很快消除症状。米勒先生曾于1985年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报告过两例。

  一例为男性25岁的同性恋者,就医时坚持认为在6个月前与一个美国男子发生性行为后染上了艾滋病,经过皮肤活检及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全面检查,并未显示出阳性或异常发现。但这位患者仍坚信不疑,并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持续有3个月时间。并将无意中发现的手臂上的毛细血管瘤误认为艾滋病表现出的体征,终日处于恐惧焦虑的状态,后来发展到企图自杀。医生们给予其服用抗抑郁药物并进行有关艾滋病基本常识的心理说服工作,5周后症状逐渐消失,心理状态恢复平静。

  另一例是位30岁的同性恋性,把脚上的挫伤误认为卡波济氏肉瘤,十分恐惧,自我感觉已染上艾滋病,出现了焦虑情绪,经4周时间的精神治疗(药物及心理治疗)之后,焦虑症状消失。

  推荐阅读>>>艾滋患者需要的不仅是药物

 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39健康网艾滋病频道

(实习编辑:吴春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