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急救 > 急救常识

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和治疗原则是

举报/反馈
2024-01-23 09:34:5739健康网

感染性休克可能是由细菌感染、毒素中毒、输液过多、创伤、手术后并发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细菌感染

当致病菌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炎症反应,此时由于炎症因子的作用,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进而出现感染性休克。抗生素治疗是关键,例如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毒素中毒

毒素作用于机体细胞膜,导致其通透性改变,引起水肿、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损伤心肌、脑组织等,进一步加重病情。解毒剂的应用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如依地酸二钠钙可用于铅中毒;二巯基丙醇用于砷中毒。

3.输液过多

输液过快或过多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影响血液回流,从而诱发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对于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应严格掌握输液量和速度。

4.创伤

创伤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出血,同时激活凝血机制,导致微循环障碍,若未及时处理,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迅速止血、清创术以及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应急措施。此外,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5.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可能抑制正常菌群,导致耐药菌株滋生,引发感染性休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但需遵医嘱合理使用。

针对感染性休克,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或CT扫描来评估器官功能状态。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