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病例:假日爬山竟猝死

  年仅57岁的刘先生,这天早上在爬山的时候,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岂料竟回天乏术。消息传出,人们纷纷议论:那座山,他以前经常攀爬,怎么这次会遭遇猝死悲剧?真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刘先生的健康状况和他近期的活动情况,就不会奇怪了。而且,从中可得出许多有益的教训。

  猝死是这样发生的

  在出事之前一个月,刘先生携家人赴九寨沟旅游。在旅途中,刘先生因为不适而发生过眩晕。回家后,又因饮食控制不好,导致痛风复发,在医师建议下住院疗养。

  出事那天,刘先生与太太一起登山。走在前面的刘先生突发晕厥倒地,当时他们夫妇既未带急救药,也没带手机。太太只好独自跑下山求救。不巧的是,第一辆救护车上只有两个人,无法将病人抬下山,只好呼叫第二辆。等送到医院时,已经耗费了近1个小时。经过5个小时的抢救,于当晚9时宣告不治。医院诊断刘先生为“心肺衰竭猝死”,这是因为到达医院时,他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

  爬山猝死属于运动性猝死的一种,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就是说,猝死不是由于运动这个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造成的突然死亡。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3%~95%。看来,诊断刘先生为心源性猝死是合理的。

  刘先生留下的教训

  没重视第一次预兆性发作。即使是无症状的冠心病,在突然发作前也不是完全没有先兆的。只要稍加注意,就可能感觉到轻微的胸闷、气急、头晕、心悸等,这很可能就是发作的警钟。其实,在九寨沟旅游途中,刘先生发生的眩晕症状,就是一次明显的预兆。如果他能重视那次示警信号,回家后作全面检查,包括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心脏CT等无创性检查,或许就能发现心脏结构或功能方面的异常,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意外。

  对自己的健康缺少自知之明。先不说刘先生的心脏病,单说痛风,他也对此缺乏足够认识。明明过去有尿酸过高的老毛病,平时就应该控制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鱼类、贝类等海鲜及禽类等……刘先生可能平时吃得太好,从而导致旧病复发。要知道,高嘌呤食物往往也是高胆固醇食物,可促使冠心病加重。

  没有为登山运动作好准备。登山是有益的健身活动,但它毕竟是一项生理负荷较重的运动。中老年人进行登山运动前一定要检查身体,请医生进行健康评估和指导。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是不适宜登山的。登山前要做些准备活动,控制上山的速度,运动中要注意测量脉搏次数,50~59岁的人每分钟脉搏次数不宜超过110次。中老年人登山最好结伴而行;带上必要的急救药物及手机(要带上备用电池),以便与外界保持联系。而刘先生正好缺了这些,以致未能得到及时救助。

  同伴缺急救常识,痛失抢救黄金时间。当身旁有人昏倒,第一时间应检查病人的脉搏是否继续跳动,或耳贴胸壁听心跳。如仍有心跳、呼吸,万不可将其扶起,以防体位低血压。若心跳消失,可捶击胸部2~3次,或行心脏按压,有可能恢复心跳;或同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维持呼吸道畅通。通常,心脏骤停在得到有效救治时,有可能恢复心跳和呼吸。病人晕倒后的3~5分钟是起死回生的宝贵时间,但若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心脏复苏后难以维持,须急送医院抢救,拖延时间容易造成猝死。而刘先生送院前白白浪费了1小时,结果可想而知。

(实习编辑:伍智聪)

2009-09-14 07:07:00浏览13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高勇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睡觉遗精是什么问题
睡觉遗精可能与生理现象、心理因素、疾病影响等方面有关。1、生理现象: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睾丸不断产生精子,附睾、前列腺和精囊腺等附属性腺也会持续分泌精浆,当精液在体内积聚到一定量时,就会以遗精的方式排出体外,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2、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或者过度关注性方面的信息、频繁浏览色情内容,会使大脑皮层对性的兴奋性增强,从而诱发遗精。比如,工作学习压力过大,精神持续紧绷,大脑难以放松,对性神经的抑制作用减弱,容易在睡眠中引发遗精。3、疾病影响: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干扰生殖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遗精。例如,患有严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身体虚弱,各脏器功能减退,生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另外,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脑肿瘤等,可能破坏神经调节功能,引发遗精。若频繁出现遗精现象,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首先,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其次,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穿紧身衣物,减少对生殖器官的刺激。同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遗精问题仍未改善,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