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春天特别要小心狂犬病

  俗话说:“春天到,疯狗闹。”春季阳气升发,万物萌动,由于气温、湿度、气压变化剧烈,不但是人精神系统疾病多发的季节,也是狂犬病的高发期。人们外出时要特别警惕狂犬的袭击。

  狂犬病危害之大值得关注

  据报道,2006年1~8月,我国21个省有狂犬病发病的报告,其中有1735例死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9.2%。卫生部2006年年底报告,2006年11月、12月,死亡人数居传染病种死亡首位的是狂犬病。狂犬病对人们生命安全威胁之大,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切不可再熟视无睹。许多因狂犬病痛失亲人的家属呼吁:养狗害人害己,不要让疯狗再制造更多的家庭悲剧,大家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狂犬病是怎样一种病

  狂犬病又叫“恐水病”,俗称“疯狗病”。是狂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存在于狂犬的唾液中,当人被狂犬咬伤后,病毒就进入伤口,循着末梢神经到达脑部繁殖,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如兴奋、麻痹等,继而病毒由脑循着神经到达唾液腺中。传染源除病犬外,其他动物如患本病的猫、狼和狐等也能传播本病,狂犬病患者也能成为传染源,因为当人受到狂犬病毒感染后,他人的皮肤或粘膜伤口若和患者唾液接触,就可能被传染。

  人被狂犬咬伤后,短则10天,长则1年乃至数年后发病。患者大多数在1~2个月内出现症状,开始有全身不适的恐怖感觉,尔后转为兴奋狂躁。过敏非常明显,甚至开窗通风就会使其产生全身肌肉痉挛。患者流涎(口水)很多并高度恐水,最初不敢喝水,继而不敢见水,或者一听到水声,甚至一想到水,即可发生强烈的咽喉肌肉痉挛和全身抽搐,还可引起咽喉剧烈疼痛,最终会因呼吸瘫痪和心脏机能不全而死亡。少数病人无恐水症状,起病即有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并在已愈合的部位发生疼痛,很快出现呼吸肌麻痹,这时肌肉松弛,下颌下坠,呼吸不均,反射消失,瞳孔散大,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当被狂犬咬伤后,应立即清创、止血和消毒。迅速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液彻底清洗伤口,接着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半小时,冲洗后用75%的酒精或2%的碘酊涂擦。伤口深的,可用浓硝酸烧灼,或彻底清理创伤面。为防止发生狂犬病,还必须及时到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特别是受伤严重者,还应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他抗感染处理,但注射部位相互之间要注意错开。

  怎样识别疯狗

  为避免狂犬病发生,动员人们不养狗虽说是最根本的措施,但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识别狂犬,及时消灭狂犬极为重要。

  典型的狂犬形象为“伸舌红眼夹尾走,耸毛流涎不认人”。狂犬发病的病程一般可分三期:前驱期的行为改变,通常只有与狗接触较多的人才易发觉。如平时与你很亲近的狗变得退缩,或找地方躲藏,有时甚至会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而平时不愿靠拢人的狗却变得与人十分亲热,舔主人的手和身体。这时狗的唾液(口水)中已含有病毒,因此有接触传染的危险。病狗此时中度发热,少食或不食,还可能会乱咬泥土、石块、破布等杂物,有时还会呆立凝视,或望空扑咬,遇到刺激则惊恐万状。前驱期持续2天左右就进入兴奋期,此时病狗表现极不安静,并常攻击人或其他动物,流涎,尾巴紧紧夹在两后腿间,低头狂奔,两眼发红,甚至狂咬乱叫,颈项发硬或转动不灵等。此期持续2~3天,对人的危害最大。最后是麻痹期,表现为行动摇摆,被毛散乱,下颌下垂,张口伸舌,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对付狂犬病,预防是关键

  由于目前还没有治疗狂犬病的有效方法(确诊的狂犬病死亡率几乎是100%),所以预防是减少和消灭狂犬病的关键。

  (1)加强宣传教育,规范宠物管理,对养狗家庭加强登记和检查,限制养狗数量,对养狗的主人进行培训,主人要主动为家养的狗(猫)接种狂犬疫苗,这是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2)最好划定遛狗区域,给外出的狗戴口罩或笼头。

  (3)防疫部门和社区要加强对野狗的管理,发现患有狂犬病的狗要立即打死,并焚烧深埋,不可剥皮,更不能吃因患狂犬病而死亡的动物的肉。

  (4)平时不要与未免疫的动物过分亲密,不要接触这些动物的血液和分泌物。

  (5)春季外出或踏青,一定要注意安全,看管好自己的孩子,要远离狗和猫,更不要逗它们玩耍,避免狂犬袭击。

  (6)护理狂犬病人时要注意与病人隔离,自己的皮肤、粘膜和伤口,切不可与患者唾液接触。

(实习编辑:张婷婷)

2009-03-26 03:43:00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洪伟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癫痫药物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癫痫药物一般指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对孩子的危害,主要包括身体发育不良、骨质疏松、肝功能损伤、记忆力减退、脑神经损伤等,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1、身体发育不良如果孩子长时间服用抗癫痫的药物,可能会使体内的激素分泌发生紊乱,从而出现身高矮小、发育迟缓等现象。2、骨质疏松如果孩子长时间服用抗癫痫的药物,可能会影响到骨骼的正常发育,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局部疼痛的症状。3、肝功能损伤抗癫痫的药物一般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如果孩子长时间服用抗癫痫的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出现肝功能损伤的情况。4、记忆力减退部分抗癫痫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果孩子长时间服用,可能会使大脑神经受到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现象。5、脑神经损伤如果孩子长时间服用抗癫痫的药物,可能会使脑神经受到损伤,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或者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孩子还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药物血浆半衰期有什么临床意义
药物血浆半衰期临床意义包括检测药物浓度、明确给药时间、有助于调整用药量、指导用药、判断疗效等。 1、检测药物浓度 通过血浆半衰期,可以检测出存留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而了解到药物的代谢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用药,从而避免药物作用过于强烈、刺激,导致机体出现比较严重的副作用。 2、明确给药时间 血浆半衰期通常是血浆里的药物浓度,下降到一半需要的时间,时间的长短,能够反映出药物在体内消失的情况,通过对血浆半衰期检测,能够明确给药间隔时间。如果半衰期是在6小时,可以间隔6小时给一次药,能够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反应。 3、有助于调整用药量 当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后。医生会对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监测,了解药物血浆半衰期,也就是服药后,药物成分在血液系统中的最高浓度,达到降低一半浓度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了解药物在血液中代谢的过程,有助于调整用药量。药物血浆半衰期比较长的药物,通常服药的频率较少。如果药物血浆半衰期比较短,那么服药的频率也会相对增多,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4、指导用药 不同药物的血浆半衰期也会有所差异,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半衰期比较短,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更改药物剂量或者是服用时间。以免影响到药物治疗的效果。 5、判断疗效 不同类型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也不一样,例如降压药氢氯噻嗪片和吲达帕胺片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7.5小时和14小时左右。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来选择合适的降血压药以提高疗效。 建议患者遵医嘱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损害身体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