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故事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急救 > 急救故事

趣谈:007救命救错了

举报/反馈
2009-01-12 01:38:0039健康网社区

  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在最新两部英国谍战片中大展身手,成为万千影迷心中的硬汉,少奶杀手。但在最近一集《量子危机》中,一反传统的没有了邦女郎,没有了感情戏,因为007的心随着《皇家赌场》中伊娃.格林扮演的英国特工财务人员随风而去了。而这位魅力四射、仗义疏财、有勇有谋的邦女郎是怎么死的哪又?相信大家在影片中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但是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而真正导致乱情的詹姆斯心如死灰的,确是另有玄机。接下来,让了解一些大家平时不太关注而又是人生在世必备常识的我,来帮大家分析分析。

  大家想必都记得影片中有一段,007在赌牌桌上,点了一杯酒,情绪愤懑的邦在喝下后,突感不适——他被人下毒了。007十分冷静,首先,他迅速到卫生间催吐(如果您不是特工的话,在现场直接催吐来得更快些),减少身体对毒素的吸收。催吐后,症状并没有缓解,他立即回到车上向总部的专家求援(如果您不是特工的话,在现场直接拨打120来得更直接),专家通过症状判断毒性,并提示他会在一分钟后心脏骤停。在同事的语音提示下,007拿出了车内配备的心脏除颤器(充分证明随身携带救生用品是个好习惯),而在他按下红色启动按钮的时候,没反应!接着他心电图画直线了。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伊娃格林赶到了,及时的接通了电线,并按下红色按钮,007的心又重新跳动,影迷们,因为这一按才有了我们之前看到的29部007。

  虽说这一场戏,为大家普及了不少急救知识,但也并不是无懈可击。首先说说这个心脏除颤器,在国外普及率是很高的,凡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有配备。而且不是在总服务室放着,或在柜子里锁着,就在人多的地方,明面摆着,一旦有人猝死,其他人民群众马上就可以拿来救人,不用向服务员请示。而在我国,这个东西目前卖的还比较贵,要4-5万块(超出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候的心里价位10倍!),目前我还没在任何地方看见有摆着的,哪位点儿背,在我国境内心脏突然罢工的要自认倒霉了。(即使我们免费赠送给学校、商场的价值不到300元的急救箱,他们都怕丢喽,不敢拿出来摆着。)这都是题外话了,就着电影继续说。其实,这个除颤器是有语音提示的,哇,也就是说不用任何人在旁边教你怎么用,使用起来就和傻瓜相机一样方便。有人听说培训使用傻瓜相机的学习班么?再有除颤过程是可逆的。什么意思?这个心脏停止跳动的,通过除颤可以让他再跳;而活蹦乱跳的心脏通过除颤也可以让他歇菜。而007当时自己按红色按钮的时候他心脏还没停呢!看来,邦迷们也要庆幸这个除颤器的低劣质量没要了007的命。但是,不管怎样,007还是按照导演的意愿被伊娃格林救活了!

  邦女郎救了007,而007却没能回报这份恩情。片尾伊娃格林溺水窒息,心跳停止。十分专业的007影片的众位主创们,当然知道要让007给伊娃格林作CPR(即徒手心肺复苏术)。而这种用30分钟就能完全了解动作要领(请注意:我说了解,而不是掌握)却能在玩伴危机时救人命的玩应,人类精华007却做错了。大的毛病就是手臂弯曲了、冲击的方式按压、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不对...哦,那也就是作的根本就不对。那众位看官,你说作对了就能活么?其实未必,但以邦女郎年轻力壮、器官健康,成功率应该是很高的。但是做错了......那就肯定活不了了。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量子危机》中邦女郎的确实,完全源自詹姆斯邦德及007众位主创的无知与自大。

  电视剧里用心肺复苏按照剧情救活角色的挺多,真正能做对救活人的我还没有那眼福看见过。如果各位导演明星觉得自己没义务普及正确的,烦劳也别再用错误的误导观众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007是演谍战的,顺便教大家点急救,并无普及常识的义务。而cctv6最近时常播出的一个专门用来普及知识的公益广告也教错,让我不得不折服于cctv6各位导演、编导、审核、以及台领导的无知与自大了。这样的无知与自大,才知真正的无知和真正的自大。简单复述以下这段公益广告片:一老头晨练时心脏不适晕倒,两个年轻男女目击全过程,女青年上前欲察看情况,男青年英姿飒爽的左手一挥,喝道“别碰他!”,右手拿出电话拨打120呼救。然后字母打出“知识…怎么怎么地”几个大字,下边小点的那几个字我没记清,“知识”这两个字在屏幕中间又大又红,让我刻骨铭心的认识到,这个广告片是普及错误急救知识用的。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是4-10分钟,也就是说只有在这段时间内开始施救才有意义。晚了就就不会来了,即使救回来也是人们常说的活死人,患者的脑细胞都死亡了。而我们信赖的120能否在4分钟内赶到现场?好像从来没人遇到过,120自己也承诺在接警后15分钟内赶到现场。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广告片里的男青年已经判了老头死刑了。而身处事发现场的二位男女青年正是能够救老头一命的人,也只有他们有机会救他…写到这,我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这个公益广告判了多少人的死刑!

  某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上一位运动员突然心脏猝死晕倒在地,现场的警察冲过来围成一个圈,不许任何人靠近触碰伤者,并等待120来施救,结果很多了解急救知识的运动员无法及时对其施救,致使该运动员死于非命。我想说,其实他命不该绝,他是死于现场这些警察的无知。

  公益广告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电视观众多了解救命的招儿,但是哥们你的教正确的啊!如果整个频道,甚至整个电视台没有一个了解急救常识的,北京还有专家啊!错误的知识比无知更可怕!希望几年之后,电视媒体不要再像今天纠正预防艾滋病的宣传那样,纠正急救宣传了。

(责任编辑:叶惠玲)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