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脏起搏器怕“干扰”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一个慢脉冲发生器和与之相连的金属导线组成,能按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节律的收缩。由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精细的电子设备,其工作性能可受强磁场或电流的干扰而影响正常功能,有些情况下必须提高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

  心脏起搏器最怕磁,是因为起搏器内各项功能开关是由磁铁控制的,因此,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应尽量避开产生强磁场的机器和环境。同样道理,因为磁共振检查时所产生的磁场和射频电场可使起搏器频率输出超出限定的范围,甚至还有可能损坏起搏器,所以植入起搏器的患者禁忌接受磁共振检查。

  电流也可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功能,甚至损坏起搏器,所以怕电也就不足为怪了。一般来说,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摄像机、微波炉、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电熨斗、剃须刀等常用家电,不会影响起搏器的功能;但具有磁性的收音机、电视机、磁化杯等应尽量距心脏起搏器15厘米以上使用。其他常用的家用电动工具和非专业的射频传输装置等,如操作得当,一般也不会对起搏器的功能造成干扰。如干扰发生,只需迅速远离或关闭这些电器即可。

  某些设置于超市、图书馆和其他公共场所出入口的防盗装置,在患者距此装置很近时,可造成起搏器输出抑制或暂时转为非同步起搏模式。因此,装有起搏器的病人应以正常步态通过这种出入口的防盗装置,避免在此区域逗留。

  某些工业用的电器,如弧光电焊、感应火炉和电阻电焊等,还有高压电线,如距离过近,都可产生足够的电磁干扰,从而影响起搏器的功能。

  现在很多人都使用移动电话,虽然有测试资料表明移动电话与起搏器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暂时的,但应保持手持移动电话与起搏器之间的距离至少15厘米以上,使用后将移动电话放在植入起搏器的对侧,切不可置于胸前口袋中,或别在距离起搏器15厘米之外的腰带上,因为移动电话处于开机待命状态时,也可发射信号。

  另外,患者来院复查时,带电的医疗设备也可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功能,如电刀、电凝、射频消融术、呼吸机、碎石机、体外电除颤、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治疗。诊断性的胸片和透视对起搏器功能无影响。但是高放射性物质,如60钴或γ射线不应直接照射到起搏器上。如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治疗,应对起搏器做铅屏蔽,以防起搏器功能受损。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以了解起搏器的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和带动功能。拍胸片以明确起搏电极位置是否正常,及时检查起搏电源情况,以便适时更换电源。病人一旦出现头晕、胸闷、黑矇、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确定有无起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

(实习编辑:伍智聪)

2009-11-25 08:56:00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吕永楠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支架能用多少年
心脏支架的使用年限通常可达10-15年,主要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行为习惯。心脏支架作为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关键手段,其使用时长直接关系到患者心脏功能的持续改善与生活质量的维持。当前广泛应用的心脏支架,无论是金属裸支架还是药物洗脱支架,在材质与工艺上都经过严格考量。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例,其表面涂覆的抑制血管内膜增生药物,能有效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保障支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血管通畅。在正常生理环境下,这类支架凭借稳定的结构与抗腐蚀性能,可在10-15年内保持良好的支撑效果,确保心脏供血正常。即便早期的金属裸支架,虽存在较高再狭窄风险,但在优化设计与材料改进后,在精心护理下也能达到这一使用期限下限。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对支架使用年限影响深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若血压、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血管内皮会持续受损,加速血管粥样硬化进程,致使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进而缩短支架使用寿命。相反,若患者严格遵循医嘱,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规律作息与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血管环境得到改善,支架周围的炎症反应减轻,能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更易达到15年的使用期限。患者术后应严格按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血压,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支架相关问题。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青少年心理障碍怎么治疗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涵盖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面,注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常用手段。通过帮助青少年识别并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不良行为习惯,缓解心理障碍症状。如针对焦虑障碍青少年,引导其认识到过度担忧的不合理性,改变焦虑引发的逃避行为。人际治疗专注于改善青少年人际关系,解决人际冲突。当青少年因与同伴关系紧张产生心理问题时,治疗师协助其提升沟通技巧,处理人际矛盾,改善心理状态。家庭治疗则强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调整家庭成员互动模式,增强家庭支持系统。2、药物治疗:对于部分心理障碍严重的青少年,需遵医嘱使用药物辅助治疗。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舍曲林等,可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焦虑等症状。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能缓解青少年过度的紧张、不安情绪。对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样症状,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等,控制幻觉、妄想等症状。3、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兴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心理障碍症状,如对难治性抑郁症有一定效果。而电休克治疗则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和心理治疗效果不佳的青少年,如重度抑郁者,能快速缓解症状,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和风险。对于青少年心理障碍治疗,早期识别和干预极为关键。家长、教师要留意青少年情绪、行为、学习状态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治疗过程中,尊重青少年意愿和感受,建立信任关系。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根据青少年心理障碍类型、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制定。定期评估治疗效果,适时调整方案。
刘厚君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头上有很多头皮屑应该怎么进行饮食调理
头皮屑是十分恼人的问题。除了使用药用洗发水及药物治疗外,避免食用特定食物、多摄取优质营养物质,也能改善头皮屑问题。本文将为你介绍头皮屑的成因、应避免食用的食物,以及建议摄取的优质营养物质。【为什么会有头皮屑?】皮肤细胞会不断更新、脱落。平时细胞逐个脱落肉眼难以察觉,但当皮肤状态不佳,皮肤更新周期加速时,细胞就容易黏成一团。当大块细胞脱落,就会形成白色或黄色的头皮屑。以下是头皮屑的常见成因:a、受刺激的油性肌肤。b、压力过大。c、皮肤干燥。d、头皮感染马拉色菌,这种菌可以以头皮分泌的油脂为食。e、对护发产品敏感,引发接触性皮炎。f、感染皮肤病,如湿疹、脂溢性皮炎或银屑病。头皮屑大多不具有传染性,症状也不严重,使用去屑洗发水就能有效改善。但如果情况没有好转,甚至愈发严重,建议咨询皮肤科医生。【改善头皮屑,少吃这2类食物!】1、高糖、高油食品:糖和简单碳水化合物会促使体内产生更多炎症。因此,低糖、富含抗氧化剂的饮食有助于控制头皮屑。此外,大多数皮肤科医生认为,性激素与头皮屑的产生也有关系。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和加工食品会导致胰岛素增加,进而刺激性激素水平上升,促使油脂分泌过剩。因此,建议减少食用高脂肪食品、油炸食品、精制糖、加工食品和麸质食品,以减少头皮屑脱落。2、面包、啤酒等含有酵母菌的食品:饮食与头皮屑之间,最常被提及的联系就是马拉色菌(一种真菌)感染。许多专家称,啤酒、面包和葡萄酒等含糖和酵母的食物会促进真菌生长。一些专家也建议,减少面包和酒精的摄入,有助于减少头皮屑。【多吃这2类食物,改善头皮健康!】1、蔬菜与水果:在饮食中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也是减少头皮屑的好方法。蔬果富含营养和膳食纤维,能减少身体的油脂分泌。日常饮食中,低纤维、高糖、高盐、高油脂的食物较多,这种饮食习惯会引发许多问题,包括头皮屑等皮肤问题。因此,建议多吃蔬菜和水果。2、健康的脂肪: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很多种,其中Omega-3和Omega-6最为重要。许多皮肤专家认为,这些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头发和皮肤的健康。最近的研究表明,健康的脂肪能帮助皮肤维持正常功能,还具有抗炎作用。因此,建议多食用三文鱼、金枪鱼、花生酱、亚麻籽、特级初榨橄榄油、菜籽油、牛油果、核桃和鸡蛋。此外,椰子油常被用作治疗头皮屑的居家疗法,既可以直接涂抹在头皮上,也有人建议将其加入日常饮食,改善头皮屑症状。但由于椰子油富含饱和脂肪,食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少年白头发有什么原因
少年白头发可能与遗传因素这一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慢性疾病等疾病因素有关。若白发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更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一、非疾病因素:遗传因素是青少年早发性白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早发白发的历史,特别是父母或祖父母在年轻时就有白发,那么后代出现早发性白发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是由于遗传基因影响了黑色素细胞的生成或功能,导致头发中黑色素减少,进而出现白发。二、疾病因素:1、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导致青少年早发性白发的常见疾病因素之一。当身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群如维生素B12、叶酸等、铜、铁、锌等微量元素时,会影响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和黑色素的合成,从而导致头发变白。这种情况在偏食、挑食或饮食不均衡的青少年中尤为常见。2、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也可能导致青少年早发性白发。白癜风是一种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黑色素细胞时,会导致皮肤和毛发变白。虽然白癜风更常见于皮肤,但也可能影响头皮和头发。3、其他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恶性贫血等,也可能导致青少年早发性白发。这些疾病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或营养吸收等方面,间接影响黑色素细胞的生成和功能,从而导致头发变白。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此外,还应避免过度接触紫外线和化学物品等有害因素,以保护头皮和头发的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