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三聚氰胺毒性非常低 但也会中毒

  1. 三聚氰胺的毒性事实上是非常低的,有研究显示其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 > 1克每公斤体重。利用羊,兔以及老鼠作为实验对象,没有发现其有肾脏毒性。并且,有证据显示三聚氰胺在哺乳动物体内并不能被肝脏进行生物转化代谢。

  2. 既然三聚氰胺没有肾毒性,为什么它能够造成肾脏衰竭并最终导致儿童死亡呢?

  3. 事实上三聚氰酸单独摄入体内并不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如果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同是摄入体内,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三聚氰酸与三聚氰胺结构比较类似,并且二者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同时存在。因此,如果在奶粉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入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事实上也同时掺入了混在三聚氰胺当中的三聚氰酸。

  4. 当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同时存在时,二者能够依靠分子结构上的氢氧基与氨基之间形成水合键,从而将二者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可以反复进行,最终形成一个网格结构。最为重要的是,这种结构是很难溶于水的,先请大家记住这点。

  5. 当混在奶粉中的这种网格结构被摄入人体后,由于胃液的酸性作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相互解离,从而破坏了这种复合物,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于是分别被吸收入血。

  6. 由于人体无法转化这两种物质,最终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被血液运送到肾脏,准备随尿液排除体外。然而,就在肾脏细胞中,两种物质又一次相遇,于是又进行了相互作用,以网格结构重新形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复合物,并沉积下来,形成结石,结果造成肾小管的物理阻塞,导致尿液无法顺利排除,使肾脏积水,最终导致肾脏衰竭。

  7.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为什么在血液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无法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可能的解释是只有在肾脏中由于浓缩作用,两种物质才能达到形成不溶于水复合物的临界浓度。还有一种解释是尿酸在复合物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了起始种子的作用,如同在雨滴形成过程中灰尘核心的作用。

(实习编辑:伍智聪)

63
2008-10-29 08:07:00浏览354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金泽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 三甲
长期脑鸣怎么办
长期脑鸣要明确是心因性脑鸣还是真实脑鸣,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 心因性脑鸣 心因性脑鸣是患者的自我感觉,这种声音在夜间或安静集中时会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多数与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熬夜或休息不好等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治疗心因性脑鸣,常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安非他酮等药物,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还需调节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歌或运动,如慢跑、打乒乓球等适当释放压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2、 真实脑鸣 真实脑鸣多是由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通常与脑动脉硬化和脑循环障碍有关。可以到医院做头颅及颅内血管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有脑损伤、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如果有异常,需及时治疗。若是脑损伤引起的脑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药物,如安神补脑液,参芪五味子等,缓解脑鸣症状。若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可以服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盐酸倍他司汀等,改善患者症状。 脑鸣患者应当合理饮食,多喝牛奶,多食用含锌、含铁食物,如牛肉、鱼肉、鸡肝等,还可以适当食用活血类食物,如黑木耳、韭菜等,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循环,减少脑鸣症状发生。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怎么办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长期精神紧张不能缓解会造成失眠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长期精神紧张不能放松,会使交感神经一直兴奋,大脑皮层活跃,精神长期都处于高唤醒状态,容易出现心烦、易怒、不安等情绪反应,也会出现心悸、胸痛、头晕、乏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1、一般治疗 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患者要休息,通过睡眠患者的大脑紧绷的状态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会使大脑处于放松,精力也将更加的旺盛。也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多,改善紧张、焦虑情绪。 2、心理治疗 患者一定要注重自身心态的调整,一定要放松心态,闭目养神,听听舒缓的音乐。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跳会减慢。血压会降低肌肉紧张和皮肤的电位会下降,皮肤电阻值会升高,血管的容积会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机体进入放松状态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心理医生的心理教育、倾听患者,支持、鼓励患者等方式向患者传导积极良好的情绪,缓解焦虑。 3、药物治疗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可以快速的缓解焦虑。但是,由于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起效快,所以要避免长期的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建议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