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氰化钠中毒的有关知识

  从矿石中提取金、银及电镀、金属淬火、制造农药均可接触本品。职业性中毒主要为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在热处理时吸入氰化钠形成的蒸气而引起中毒。氰化钠也经皮肤、消化道吸收。

  本品属高毒类,人口服致死量约为1~2mg/kg。它的毒性作用是在体内释放氰基,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 使细胞色素失去传递电子能力, 结果使呼吸链中断, 出现细胞内窒息, 引起组织缺氧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1.人在吸入高浓度气体或吞服致死剂量氰化钠时,即可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2.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现乏力、头昏、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心慌、意识障碍等表现。常并发呼吸衰竭死亡。

  3.严重中毒非瞬间死亡者,其临床表现可分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和麻痹期,但由于病情进展快,各期往往不易区分。

  [诊断要点]

  1.根据密切接触史和相应的临床表现,呼出气或呕吐物有杏仁气味,皮肤粘膜及静脉血呈鲜红色,可诊断为氰化钠中毒。

  2.由于发病急, 不要等待化验检查才作诊断, 以免耽误抢救。

  [急救处理]

  1.立即将中毒患者移离现场。同时注意抢救人员自身防护。

  2.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0.2~0.4ml)放在手帕或纱布中压碎, 给患者吸入, 数分钟后可重复一次, 总量不超过3支。同时以3 % 亚硝酸钠10~15ml静注, 速度为每分钟2~3ml。随后用同一针头以同样速度静注硫代硫酸钠10~20g。必要时1小时后重复注射半量。

  3.4-二甲氨基苯酚(4-DMAP), 为另一种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中毒时用10% 4-DMAP 2ml肌注,严重中毒者再加用硫代硫酸钠10g静注。必要时于1小时后重复上述药物半量。避免同时用亚硝酸类药物。

  4.给氧,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5.积极防治脑水肿,应用糖皮质激素、高渗葡萄糖和维生素C。

(实习编辑:伍智聪)

2009-11-27 08:55:00浏览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