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坐飞机前 必须做的7件事

  在这里,多了解和掌握一些保健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久坐飞机后,从医学角度总结出来的7个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希望对大学生朋友的出行有所帮助。

  晕机呕吐:注意提前服药

  晕机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大多数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防治的方法:(1)有晕机或晕车史者,应在飞机起飞前至少半小时服用晕机药。(2) 选择注视一些静止物体,如多看看远方的云或山河。(3)症状较重时, 最好采取仰卧、让头部相对固定,并作穴位按摩以减轻症状如内关穴(手掌内侧后三寸处) 、合谷穴(拇指与食指交汇处)以及风池穴(后发际颈椎骨两侧) 等。

  关节酸痛:准备“垫背”枕头

  飞行中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常会腰腿、肩颈和手脚关节酸胀、僵硬。我在这里支上几招:(1)可以多备一些小枕头,垫在颈部、肩膀、腰部,这样感觉会舒适一些。(2)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走动一会,伸伸懒腰。

  腿脚肿胀:穿大号的鞋子

  在飞机上久坐不动、静脉回流受阻,新陈代谢率下降,体内水分滞留,即使是年轻人也会出现手、脚轻微肿胀的症状。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1)最好穿宽松的休闲服。(2)情况严重者,最好选择比平常大半号的鞋子。(3) 注意及时排尿,千万不要因为厕所遥远,或怕打扰邻座乘客而憋尿。

  口眼干燥:开水、面霜最重要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的湿度只能维持在10%以下,比沙漠还要干燥(撒哈拉沙漠的湿度是20%) ,因此会引起口干舌燥,皮肤干痒。防治方法:(1)多喝开水,千万不要怕入厕麻烦而少喝水。(2) 不仅是女生,男生也应当涂抹高保湿的眼霜和面霜,保持皮肤水分。(3) 眼睛干涩明显时可以用医生开的人工泪液点眼。另外,长程旅行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

  头痛乏力:增加睡眠时间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是经过加压处理的,但仍然无法保持与地面一样的气压水平。以8000 英尺舱压而言,机舱内提供的氧气浓度可能比地面少近10 %。因此,有可能出现头痛、乏力、胸闷等。防治方法:(1) 充分放松休息,增加睡眠时间。(2) 对于有贫血和心肺血管病的患者,出发前应进行健康查体以便确认能否乘机。(3) 如可以乘机,应随身携带常用的药物及急救药品。胸闷憋气症状明显者应向乘务员联系使用供氧设备。

  胃肠胀气:拒绝豆类、啤酒

  高空机舱内气压的减低会引起体内气体膨胀,胃肠胀气,导致食欲下降、便秘或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防治方法:(1)在乘飞机前应避免食用“胀气”食品,比如豆类、卷心菜和碳酸饮料及啤酒等。(2)乘机时应尽量食用机上提供的富有营养又容易消化的航空套餐。

  抵抗力下降:多补VitC、VitE

  大于8小时的航程,因机舱内空间密闭,可能会增加过敏及疾病传染的几率,导致感冒、咳嗽、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皮疹等的发生增多。防治方法:(1) 乘机前要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尽量睡眠充足、饮食正常。(2)乘机前后可适当增加抗氧化物维生素C(VitC)和维生素E (VitE)的补充,增强抵抗力。

  推荐:机上保健操

  (1)头慢慢转向左侧,保持5 秒钟,再慢慢转向右侧,保持5秒钟,回到原位,做5 次。

  (2)下巴慢慢贴近胸口,保持5 秒钟,再头向后仰,保持5 秒钟,回到原位,做5次。

  (3)左耳贴近左肩,保持5 秒钟,右耳贴近右肩,保持5 秒钟,回到原位。做5 次。

  (4)双肩上耸,保持5 秒钟,双肩向前旋,保持5 秒钟,双肩朝后旋,保持5 秒钟,做5 次。

  (5)双手向前伸直,握成拳头,快速张开和握紧10 次。

  (6)两脚放松置于地上,脚尖着地,脚跟抬起,保持5 秒钟,然后放下。做5 次。

  (7)双手抱住一个膝盖,上身向前弯曲。慢慢举膝靠向胸口,并保持数秒钟,然后放松,将脚放回地面,再换另一个膝盖,重复相同的动作。做5 次。

  (8)双手放置于一条大腿下,将脚抬离地面,转动脚踝5 秒钟。然后另一条腿做相同的动作。双腿连续做5次。

(责任编辑:叶惠玲)

2008-09-23 06:45:00浏览9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产后抑郁症什么意思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这一病症不仅影响产妇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亲子关系、家庭氛围造成不良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生理角度来看,分娩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雌激素、孕激素等迅速下降,这种激素的大幅波动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进而导致情绪调节出现障碍。在心理方面,角色的突然转变,从普通女性成为母亲,面对育儿的压力、对自身能否胜任母亲角色的担忧,都可能使产妇心理负担过重。同时,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缺乏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尤其是伴侣的关心不足,以及经济压力等,都可能成为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多样。情绪方面,产妇往往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常常莫名哭泣,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快感缺失。认知上,可能出现自我评价降低,过度自责,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累赘,甚至产生伤害婴儿的念头。在行为上,可能表现为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身体上,还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头痛、背痛等躯体症状。若怀疑产妇患有产后抑郁症,应及时就医通过心理评估等手段明确诊断。治疗上,心理治疗是重要一环,如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产妇调整负面认知和行为模式。对于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等,但需注意服药期间禁止母乳喂养。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阳光型抑郁症怎么治疗
阳光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患者在他人面前常展现阳光一面,内心实则深陷抑郁痛苦,其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1、药物治疗:阳光型抑郁症同样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紧密相关,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异常。抗抑郁药物可调节递质功能,以氟西汀为例,其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阻止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过度摄取,增加大脑中该递质含量,改善患者低落情绪、乏力等症状,从生理层面缓解抑郁状态,但是用药需遵医嘱进行。2、心理治疗:此类患者长期压抑内心负面情绪,认知模式多有偏差。建议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通过引导患者识别、挑战消极思维,重新构建合理认知。有助于患者学会接纳、表达真实情绪,化解心理困境。3、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对大脑功能恢复意义重大。因为熬夜可能打乱生物钟,影响神经内分泌,加重抑郁。所以建议此类患者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定时上床休息,清晨按时起床。适度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另外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像慢跑、瑜伽,改善情绪状态,提升身体活力。此类患者通常习惯隐藏情绪,但内心渴望被理解。所以建议家人、朋友日常多关注其细微情绪变化,主动沟通交流,给予温暖陪伴。治疗后建议定期复诊,依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平时可记录心情变化,为治疗提供参考,以积极心态配合各项治疗手段,促进疾病的恢复。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抑郁症能自愈吗
抑郁症不能自愈。作为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抑郁症不仅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还会波及生理健康和日常生活。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病情特性,患者很难依靠自身力量摆脱疾病困扰,需要专业的干预和治疗。抑郁症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失衡,这些神经递质对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失衡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等。遗传因素也占据重要地位,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此外,长期的心理压力、童年创伤经历、慢性应激事件等社会心理因素,会使患者大脑的神经回路发生改变,进一步加重病情。这些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自行恢复正常。抑郁症患者的病情不会自行好转,若不及时治疗,往往会逐渐恶化。患者的消极情绪会日益加重,可能从最初的情绪低落发展为严重的绝望、无助,甚至出现轻生观念和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重变化、疲劳乏力等躯体症状也会愈发明显,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同时,抑郁症还可能引发其他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强迫症等,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而且,病情的反复发作会使大脑产生适应性改变,治疗的难度和所需时间都会增加。一旦怀疑患有抑郁症,应立即寻求专业帮助,前往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等,并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抑郁症说白了就是严重缺爱吗
抑郁症通常不只是严重缺爱,该疾病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精神障碍疾病,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层面,不能单一归结于某一个原因。从生物学因素来看,抑郁症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紧密相关。大脑中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对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神经递质出现功能异常,如5-羟色胺水平过低时,大脑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就会受阻,进而引发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抑郁症状。遗传因素也是该疾病的原因之一,若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其他成员患抑郁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心理创伤与应激事件也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但这与缺爱有本质区别。比如,经历亲人离世、重大疾病、失业等沉重打击,个体的心理调适机制可能不堪重负,陷入长期的悲伤、焦虑与无助情绪中,最终发展成抑郁症。此外,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压力累积超过心理承受极限,也易诱发抑郁症,这些是外界压力因素导致心理防线崩溃,而非单纯因缺爱。若抑郁症患者身边缺乏理解、支持的家人朋友,在患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情感慰藉与实际帮助,病情可能会恶化。然而,即使拥有充足的关爱,若个体本身存在上述生物学或心理创伤因素,仍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对于抑郁症患者,家属和朋友要给予充分理解与陪伴,避免片面认为只是缺爱问题而忽视患者的感受,以免导致患者的疾病加重。患者自身若察觉情绪持续低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依据病情选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其能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症状。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帮助患者重塑认知、应对压力,助力康复。日常生活中,患者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提升心理韧性。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