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肺脑复苏术

  1.适用准则

  心肺脑复苏的目的是防止突然、意外的死亡, 而不是延长已无意义的生命。故适用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和/或呼吸骤停---猝死。

  2.心跳、呼吸骤停的快速判断依据(应在5"内完成)

  a.意识突然丧失(可伴抽搐);

  b.面色苍白或紫绀;

  c.呼吸停止;

  d.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e.双侧瞳孔散大

  急性中毒时不论为何种原因,发生以上情况,皆为心肺脑复苏的适应证。

  3.成人心肺脑复苏,可分为三个期

  Ⅰ期: 基础生命支持(BLS)

  Ⅱ期: 进一步生命救生(ALS)

  Ⅲ期: 持续生命支持(PLS)

  3.1Ⅰ期: 基础生命支持(BLS)

  应包括连续动作的三个主要紧扣环节,即A、B、C,每个环节应按顺序进行:

  A.开放气道,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迅速放好体位(5"~10"内完成)使患者就地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如患者俯面,则必须将患者的头、肩、躯干作为一个整体同时翻转而不使其扭曲,对颈部受伤者须特别注意托颈翻转。

  2) 打开气道(5"内完成)

  常采用仰头抬颏手法: 即将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上, 手掌用力向后压以将头向后翘,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对疑有颈外伤者应采用托颌而不仰头,即用双手(一边一只) 紧抓患者下颌角托起,同时应小心地支持头部不要后仰或从一侧转向另一侧。

  3) 清除气道及口内异物(包括呕吐物)(5"~10"内完成)如果见到口内有异物或呕吐物, 可以采用"交叉手指"技术把口打开,作手指清扫,对流体或半流体可用食指、中指裹以纱布擦去,对固体则用食指作成钩状将其取出,应小心勿使其落入气道更深部位。对气道有异物阻塞者可采用膈下腹部猛压手法:即以一手的掌根抵住患者腹部,位置在正中线脐部稍上远离剑突尖下,第二只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上,以快速向上猛压的动作压向患者的腹内,每次猛压都应是一次独立的、明确的动作,每次猛压的目的都是要解除气道阻塞。 为清除气道阻塞,可能需重复猛压6至10次。

  4) 判定呼吸(5"内完成)

  当确定气道已处于开放位置下, 即用耳贴近病人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以眼观察病人的胸部有无起伏;以面部感觉病人的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以耳听病人的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如果胸部无起伏,也无感觉及听不到气流呼出则可判定患者无呼吸。

  5) 对无呼吸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B.人工呼吸(15"~20"完成)    

  作口对口(或口对鼻及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方法:

  1) 病人应处于呼吸道通畅,口部张开的状态下进行。

  2) 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紧鼻翼下端把病人的鼻孔捏闭。

  3) 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把自己的口张开并紧贴病人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形成不透气的密闭状态,不应漏气。

  4) 用力向病人的口内作快而深的吹气,每次吹气1~1.5秒,吹到病人的胸部上抬起来(估计吹入气量800~1200ml)。

  5)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后作吹气2口(即15:2)。 双人心肺复苏操作时,一人每按压胸部5次后,暂停一下,以让另一人作吹气一口(即5:1),如此反复不间断地二人配合进行下去。

  注:Ⅰ 对于有脉搏而无呼吸者,不作胸部按压,只作口对口吹气,成人每5秒钟吹气一口(儿童每3秒钟吹气一口)。

     Ⅱ 口对鼻人工呼吸法适用于牙关紧闭而不能张口或口腔有严重损伤者,操作顺序不变,操作方法上把捏闭鼻孔改为把病人的口部紧闭,也可以用力将病人口部张开,以利气体排出。

     Ⅲ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主要适用于抢救婴幼儿, 因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抢救者务使患儿的口及鼻孔均开放,用自己的口包住婴幼儿的口及鼻作吹气,吹气量以胸廓有上抬为准。

   作完口对口人工呼吸后, 立即进入建立人工循环,人工建立循环的方法有两种:胸外按压与开胸心脏按压。而在现场急救中,主要应用胸外按压。

  C.人工循环胸外按压术方法:

  1) 一手仍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使气道开放;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用食指及中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的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触摸颈动脉搏动(应在10"内完成)。如果触摸不到病人的颈动脉搏动,而病人又无意识,就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即进行胸外按压。

  2) 迅速使患者仰卧于硬板或地上,随即快速测定按压部位:抢救者可将一手的食指与中指拼拢沿病人一侧的肋弓向中间滑移,后两侧肋弓的交点处摸到胸骨下切迹,然后将拼拢的食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此掌根部即为按压区,固定不要移动。此时可将定位之手取下,而将掌根亦重叠放上去,并作两手的手指相互交叉以使下面手的手指抬起 (以避免按压时损伤肋骨)。

  3) 抢救者的双臂应绷直,两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的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4) 按压应平稳而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按压根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停顿,用力应垂直向下不能左右摆动,放松时定位的手掌部不要移动位置,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5) 按压频率80~10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使胸骨下移4~5cm(5~13岁下移3cm,婴幼儿下移2cm)。

   6) 单人操作心肺复苏,每作15次胸外按压,需作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然后再在胸部重新定位按压,如此反复进行,不能间断。双人操作心肺复苏为一人进行胸外按压,另一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两人必须配合协调,吹气必须在胸外按压的松弛时间内完成,而按压必须紧接于吹气完成后,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与呼吸(口对口吹气)比例为5:1,即5次胸外按压进行一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

  以上基础生命支持(BLS)是心肺复苏急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其目的是通过A、B、C这三个环节连续动作的正确按程序操作可以从外部来支持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血液循环和通气,以对患者的脑、心和其他重要脏器供氧。从而为进一步生命救生的成功创造必不可缺的条件。

2007-09-12 14:38:00浏览2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延清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口腔溃疡吃什么维生素好得快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补充某些维生素有助于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常见的有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1、维生素B: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等。维生素B族在维持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身体缺乏维生素B族时,口腔黏膜的修复能力会下降,容易引发口腔溃疡。补充维生素B族可以通过食用富含该类维生素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瘦肉、蛋类、奶制品、豆类等,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2、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辅助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加速口腔溃疡的愈合。其可以促进伤口周围的血管生成,为组织修复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西兰花等,必要时也可遵医嘱口服维生素C片。3、维生素E:维生素E同样是一种抗氧化剂,能维持细胞完整性,为口腔溃疡组织修复带来更多营养物质和氧气。食物是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如橄榄油、玉米油、榛子、核桃等。若因特殊情况需额外补充维生素E制剂,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风险。对于口腔溃疡患者,除了适当补充维生素外,还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淡盐水或漱口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防止溃疡感染。其次,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溃疡创面,加重疼痛。如果口腔溃疡症状严重、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合,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周林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口腔溃疡怎样能治好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通常可以通过保持口腔清洁、饮食调节、局部用药等方法来综合治疗。1、保持口腔清洁:早晚使用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减少细菌滋生,为口腔溃疡的愈合创造良好的口腔环境。2、饮食调节: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柠檬、菠菜、西兰花等,为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加快口腔溃疡的愈合。减少食用辛辣、过烫、过硬的食物,如辣椒、火锅、坚果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口腔溃疡创面,导致疼痛加剧,延缓愈合过程。3、局部用药:可以遵医嘱使用口腔溃疡散、冰硼散等散剂,将药物撒在溃疡表面,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促进溃疡愈合。也可使用西瓜霜喷雾剂,喷于患处,能减轻炎症和疼痛,加快恢复。4、全身用药:对于症状较严重、发作频繁的口腔溃疡,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类药物,如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C片等,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为了更好地治疗口腔溃疡,患者要注意保持轻松的心态,避免因溃疡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精神压力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口腔溃疡。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口腔溃疡持续时间较长、疼痛剧烈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张延清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口腔溃疡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口腔溃疡的病因多样,既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如饮食因素、口腔卫生不良等引起,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或感染等导致。一、非疾病因素:1、饮食因素:长期偏食、挑食或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B族、维生素C、锌、铁等营养物质,从而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能力,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病风险。此外,某些食物(如辛辣、酸性食物)可能直接刺激口腔黏膜,诱发或加重溃疡。2、口腔卫生不良: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或口腔清洁不足,可能导致食物残渣堆积,引发细菌或病毒感染,破坏口腔黏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溃疡。二、疾病因素:1、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塞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同时可能伴有生殖器溃疡、眼部炎症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2、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由于胃酸反流等原因,可能刺激口腔黏膜,引发溃疡。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3、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直接损伤口腔黏膜,导致溃疡。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疱疹性口炎,表现为口腔内多发小溃疡;链球菌感染也可能导致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治疗感染相关的口腔溃疡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或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若溃疡反复发作或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病情。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均衡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和复发。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气血不足贫血是什么引起的
气血不足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分为非疾病原因和疾病原因。非疾病原因包括饮食因素、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疾病原因包括营养吸收障碍、造血功能障碍以及慢性疾病等。一、非疾病原因:1、饮食因素:长期饮食不均衡,缺乏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可能导致造血原料不足,进而引发贫血。例如,素食者若不注意补充铁和维生素B12,容易出现贫血。2、生活习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和造血功能,导致气血不足。3、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情绪状态,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造血功能,导致气血不足。二、疾病原因:1、营养吸收障碍: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切除术后、克罗恩病等,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影响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的吸收。2、 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攻击自身造血干细胞,导致贫血。3、慢性疾病:如结核病、疟疾等,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铁代谢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气血不足贫血的原因复杂多样,建议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史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血常规、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检测等,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补充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若存在慢性失血或营养吸收障碍,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