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急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急救 > 其他急救

慢性病患者 如何安全度夏

举报/反馈
2008-04-30 01:34:0039健康网社区

  董老师的慢性咽喉炎为什么好不了

  董老师从年轻时起就患有慢性咽喉炎,平时只要一上课、多讲话,嗓子就会干裂冒烟、疼痛不适,但稍稍喝些水、休息片刻,疼痛就会减轻,家人考虑到董老师的职业特点,每天都为她泡好一大壶浸着胖大海的水,让其带到学校饮用。可是这2年来不知什么原因,胖大海水喝了,药也吃了不少,慢性咽喉炎理应趋于好转,但董老师的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在逐渐加重,前一时期不仅慢性咽喉炎未见痊愈,连牙齿也肿胀疼痛,搞得董老师是一筹莫展,每天只能以喝粥解饥果腹。

  其实,造成董老师慢性咽喉炎持续不愈、牙龈炎急性发作,就是气候异常捣的鬼。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使得整个地球火热炙盛,再加上现代人长时间使用空调,造成了这种夏酷热冬温暖的怪异气候。而气温增高的直接后果便是各种热性病大量增多,人体出现口干舌燥、眼睛枯涩、皮肤缺水、大便不畅、心烦生燥等诸多不适。气象医学的研究现已证明,气候干燥时人的咽部会充血,慢性咽喉炎发作加重。热浪袭击还使牙龈炎的发病率上升,临床调查表明:在连续高温之后牙周脓肿和牙疼病人可明显增多。

  对策与方法:中医学和现代气象医学通过研究认为:酷暑其实质就是气温异常增高、阳有余而阴不足,所以除了精神上潜心宁静,饮食上避免辛辣之外,治疗上可采用中医的苦寒泻火、甘寒滋阴之法。像董老师这类慢性咽喉炎、急性牙龈炎病症,主要是火毒内侵,阴沉于下、阳浮于上,造成肺胃热盛,咽喉、牙龈肿痛迁延不愈,可至中医喉科或五官科治疗,也可在中医师的指点下内服中成药“黄连上清丸”一日两次、每次6~9克清热泻火,或外加“三鲜汤”(鲜生地、鲜芦根、鲜石斛煮水代茶)饮用。

  叶小姐怎么成了“老慢支”

  叶小姐是一家财务公司的人事总监,她年轻貌美、聪明灵巧,深得公司老板和同事们的赏识与赞美,因此是春风得意步步高,每天清晨她都会开着那辆白色的赛欧车,面带微笑、衣光鲜亮地走进办公室。可最近同事们发现,叶总监那甜甜的微笑不见了,却总能听见她在办公室内轻轻地、持续不断地咳嗽声,甚至有时刚走出电梯门,就能远远地感觉到她的咳嗽反应,叶小姐年纪轻轻怎么会生“老慢支”?不可能吧!

  利用休息天叶小姐上了一趟医院,医生对她说:年龄较轻,所以还不能说她是“老慢支”患者,但“慢性支气管炎”诊断可以成立。叶小姐想不通了,自己怎么会患上“慢性支气管炎”?医生告诉她,主要原因是她不适应炎热的气候环境,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由于人是一种恒温动物,所以当气温增高时,体内的产热量会自动减少,但这将造成体温调节中枢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减弱。气温增高还使雾天增多,环境污染加剧,造成空气中悬浮物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诱发支气管炎等疾病。

  对策与方法:对于叶小姐这类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白领丽人,面临酷暑暖冬等异常气候条件时,关键是要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的抗高温、适应外界气温变化的能力。为了加强和提高呼吸道黏膜的抗感染能力,建议她适当增加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品摄入量,如蛋黄、乳制品、鱼肝油、胡萝卜、绿叶蔬菜、水果等。像叶小姐的病症,可至中医内科或呼吸病专科进行综合性治疗,也可在家中采用“雪羹汤”调理,食用时以浸泡洗净的海蜇皮120克、荸荠350克、水1000毫升,用中火煎至250毫升饮用。中医认为:海蜇皮善于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荸荠清热生津、消食化湿,两者相合对口干咽燥、阴虚痰热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最为有效。

  陈先生冠心病何以如此频发

  自从5年前,陈先生被诊断出患有冠心病之后,陈太太就十分紧张。每天出门时都要检查他是否带好了“麝香保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还时不时打电话给秘书小姐询问陈先生的身体状况。在太太和秘书督促检查下,陈先生的冠心病已有一段时间没有发作。但自去年冬季起,不知是工作太忙的缘故,还是其他原因,陈先生的冠心病发作频率开始明显增加,尤其是进入今年夏季连续几次心绞痛发作,甚至有一次因送进医院急救,使董事会被迫中止。住进病房后才得知,病友中有数位与他情况基本相同,都是在连续35度以上高温天气之后,因心绞痛急性发作住院治疗。

  据住院医师诊断,造成陈先生此类冠心病患者频繁发作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气温的异常升高。进入酷暑之后连续不断的高温,使人的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心脏储备功能降低。据医学研究发现,当气温升至32度以上、相对湿度达到70%?觸80%时,人体每天约要排出1000毫升左右的汗水,它虽然对人体防暑非常有益,但也使得血液的循环量比平时增高了4?觸5倍,如此之大的血液循环量,必然导致心血管系统超负荷运转,所以有临床统计:夏季是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时期。

  对策与方法:中医认为:夏季属火、心为火脏,火热过盛必然内动于心,若是大汗淋漓,则因气随汗脱引起心气虚弱;如果久居室内的空调环境,则容易因室温偏低血管收缩,或空气流通不畅,造成机体和心肌组织缺血缺氧,所以夏季既不宜大汗,也不应无汗。为防心火过盛、扰乱心气,应多食苦味之食品,如百合、莲芯、苦瓜等。或以绿茶20克、菊花10克、山楂25克、茉莉花12克、川芎6克、红花2克,加水400毫升煮沸5分钟饮用,活血化瘀、清心安神,预防冠心病所引起的胸闷心悸、夜寐不安、头痛头晕等症的发生。

  范师傅担忧再中风

  范师傅长期患有高血压,已中风一次,虽经治疗,症状已明显好转,但医生还是再三提醒他必须提防脑血栓的再次发生。以前他常听人说,气候暴冷时血压容易升高引起中风,所以一到寒冬腊月就特别紧张,但最近他又听电台里讲,酷暑暖冬气温增高也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因此在夏季连续30多摄氏度的高温,家人十分担心范师傅的身体,害怕疾病反复,除了每天定时服药,还经常督促他上医院检查血压及其它身体状况。

  范师傅和他家人的担忧是有科学依据的,根据气象医学研究:一年有两个中风高峰期,它们分别是气温在零度以下的严冬和气温在32度以上的盛夏,而且气温越高发生中风的危险就越大。因为气温增高使汗液分泌量增加,若水分补充不足,就会造成体内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升高,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由于高温散热的需要,人体血液大量流向皮肤,使大脑血流量骤减,这对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的病人,有可能加剧他们大脑的缺血,诱发脑梗塞,而且气温增高使人心情烦躁、动怒上火,这些都很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而诱发中风。

  对策与方法: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必须密切注意生活起居、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周围环境尤其是气温的变化,戒怒戒急戒躁、适量饮水、保持室内外温度的平衡,一免外火引动心火,二防阴血津液亏乏,不使体内肝阳亢奋、清空失灵。此时一方面可以钩藤、菊花、决明子等泡茶内服清肝平阳,同时也可以桑叶、菊花等制成药枕安睡疏风散热,为预防血液黏稠度增高和中风的发生,冬夏两季中风高峰期间应定时服用一些诸如阿司匹林、黑木耳之类的抗凝药品或食品。

  小张肝损再现“小三阳”

  小张自1998年那场甲肝大流行中不幸得病后,即对自己的肝脏健康十分在意,他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例行的体格检查,去年底因身体疲乏肢体无力,肝功能检查中发现谷丙转胺酶稍有增高,经过一段时间休息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但是没有想到今年夏天谷丙转胺酶又突然升至100多单位,虽然经过检查未发现其他异常,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医生认为其谷丙转胺酶升高主要与气温异常、机体过度疲劳、饮食不节等有关。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体内诸多的代谢、解毒功能。持续高温使机体新陈代谢速度明显加快,营养和能量成分被大量消耗,而出汗增多又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的丢失,这些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损及肝组织。夏季昼长夜短,睡眠不足则容易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细胞的生长与修复,若是已经受损的肝细胞,此时还可能出现病情恶化。气温增高食物容易腐烂变质,饮食不当不仅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加重肝脏的解毒功能,有些人天气热时喜欢喝点冰啤酒,但酒性偏热,此时饮用无疑是“火上浇油”损肝伤阴,诱发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

  对策与方法:中医认为:肝体阴而用阳、属木需得水而养,因而无论是外界气温增高、体内火热旺盛,对肝木的伤害都最大,故中医治疗肝病历来强调以疏肝、柔肝、养肝为先,以免引动肝火、伤及肝阴。小张原本即有甲肝病史,如今再遭遇酷暑暖冬异常气候的影响,导致身心疲劳、饮食不当而引发肝损。医学专家认为像小张这类肝损患者,除了注意劳逸结合、调整饮食结构之外,以中医治疗较为适宜,可用“一贯煎”合“丹栀逍遥散”等中药内服,疏肝理气、滋阴养血。

(责任编辑:叶惠玲)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