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急救 > 儿科急救

小儿高烧 家庭处理方法

举报/反馈
2008-03-12 01:15:0039健康网社区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适当的发热对抵抗疾病是有好处的。但是小儿高烧会导致惊厥等不良后果,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然而,由于知识的缺乏,许多家长对此却存在误区,或者是不够重视,或者过于紧张,这都会对小孩带来不利的影响。

  小儿发生疾病,特别是各种感染很容易并发发热,是常见症状之一。一般小儿测腋窝温度>37℃称为发热,37.1℃~38℃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为高热,也就是俗话说的高烧;还有一种发热表现为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小儿发热一般表现为面色通红,热退时出汗等。有些情况下,如被盖捂得太多太紧、大热天刚从户外回来、小孩刚有剧烈的活动等,立即量体温都会暂时升高。这些情况不能算发热,应在适宜环境下休息15分钟后再量体温。

  高烧的后果

  小儿发热,尤其是高烧,可能干扰小儿体内环境的稳定,如不及时处理,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惊厥,俗称抽搐。高热惊厥常见于6个月到3岁,平时体质较好的小儿,常发生在病初(发病24小时以内),多为全身性大发作,表现为不自主抽动、意识不清,持续时间数分钟以内。如不及时降温处理,惊厥还会再次发作。

  高烧可使小儿呼吸增快、散热过多,引起脱水;可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额发烫而四肢冰凉,尿量减少,甚至休克等。高烧还可引起电解质代谢紊乱而致低钙惊厥等。此外,小儿高烧还可能是某些急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如不及时到医院就诊就有可能延误诊治。

  错误的家庭处理

  面对小儿高烧,很多家长推行“捂汗法”,认为大汗一出热就退了。在儿科门诊时常常会遇到高烧的小孩,有时甚至是大热天,家长用被子捂得小孩满头大汗。还有的认为发热小孩怕凉、怕风,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小儿体温调节不稳定,“捂汗法”常常捂不出汗,反而越捂体温越高,常常捂出抽搐来。小孩在发热初温度上升期可能怕风、寒颤,但随后温度达高峰,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毛孔打开、汗腺分泌,散热加快。这时,小儿不应怕风、怕惊,医生甚至采用冰敷、冰水灌肠等方法降温。

  正确的家庭处理

  小儿高烧应多次少量喂水,以补充因脱水引起的血液循环不足,便于表皮毛细血管充盈,使体内的热易于通过血循环散发。当热退后汗多时,及时用干毛巾擦干,背部垫上干小毛巾以免风吹受凉。因为低热对小孩抵抗疾病有好处,可以增加血循环,增强免疫细胞功能,所以一般体温在38℃以下不必太积极地降温,但应密切观察并注意伴发症状。

  给发热小孩创造一个适宜降温的环境也很重要。热天可打开空调,室温控制在28℃以下。很多家长认为发烧的小孩不能吹空调,其实也是错误的。当然,应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避免小儿着凉感冒。如果为高烧,服用退烧药后仍未降温,可用温水洗澡,利用体温与水温之间的温差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种方法常常是快而有效的方法,但水不能太热,以免达不到所需的温差;也可用30%~50%酒精或用白酒擦浴,一般擦额部、腋窝和发烫的手足心,不主张擦胸、背部及腹部。

  药物方面可口服布洛芬(如美林等)和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等);中药降温制剂有儿感退热灵、新雪丹等。如经济条件较差也可口服传统药阿司匹林,但应注意其胃肠道反应及瑞氏综合征(由脏器脂肪浸润所引起的以脑水肿和肝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多发生在6个月~15岁的幼儿或儿童,平均年龄6岁,罕见于成年人)等副作用。

  院前紧急处理

  如遇高烧有阵阵痉挛,或以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孩,在来医院就诊前,一定想办法先降体温,包括物理及药物降温,必要时预防性口服镇静剂,如鲁米那或安定等。如果在家里或在送医院路上发生了抽搐,家长要保持镇静,尽量让小孩平躺,颈稍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也可以按压人中穴,如惊厥后呼吸停止则应立即施以心肺复苏处理并尽快送医院。

(责任编辑:叶惠玲)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