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小伤小病 有“药”无患

  配备药品原则

  ①用药方便。家庭备药必须用法简单,副作用小且安全有效。

  ②常用药物。家庭药箱主要治疗一些小伤小病,应该为常见的普通药为好。

  ③有针对性。可以根据季节和宝宝的身体情况,经常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状况等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常用药品,没必要把家庭药箱变成小药库。

  家庭药箱的建议药物

  吗丁啉——调节胃肠功能,对消化不良、便秘等都有作用。扑尔敏一一抗过敏药,副作用小,可以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虫咬、药物过敏反应等。

  维生素C——鼻出血的小朋友可以使用。

  小儿感冒冲剂——感冒药。

  酒精——有杀菌乍用,用于局部消毒。

  创可贴一一可包小伤口,避免细菌感染。

  金霉素眼膏——有抗感染作用。

  小儿开塞露——有润滑通便作用。

  药箱保管3要则

  ①药箱要单独放置,不要和其他杂物放在一起,并且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最好是可以上锁的箱子,不同的药物分格存放,大人与宝宝的药物放在不同的区域。

  ②经常清理检查,把变质失效的药物及时清理掉,药水出现浑浊变色或者是糖衣药片的糖衣裂开,胶囊破裂,这样的药物一定要扔掉,还有一些名字记不清楚的药物也要丢掉。

  ③对于一些容易变质、不易保存,有效期比较短的药物,不要储备太多。

(责任编辑:叶惠玲)

2008-08-03 06:50:00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宝宝擦伤了涂抹什么药好
宝宝擦伤了,可以遵医嘱使用碘伏、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1、碘伏 碘伏是一种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在医疗上常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当宝宝皮肤擦伤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碘伏进行消毒,从而避免伤口出现感染的情况。 2、红霉素软膏 如果宝宝擦伤的情况比较轻微,只是伴有轻微疼痛、肿胀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红霉素软膏进行消炎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感染。 3、莫匹罗星软膏 莫匹罗星软膏属于抗生素类药物,具有抗炎的作用,也具有杀菌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疗毛囊炎、湿疹等疾病引起的皮肤不适症状,也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破损引起的感染。如果宝宝擦伤后出现局部感染的情况,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4、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主要用于小面积的皮肤烧烫伤、溃疡创面等情况的治疗,可以促进创面愈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当宝宝擦伤后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宝宝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治疗。 5、磺胺嘧啶银乳膏 磺胺嘧啶银乳膏主要成分为磺胺嘧啶银,是一种广谱抑菌剂,能抑制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而干扰细菌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因此,当宝宝发生擦伤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宝宝局部伤口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以免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脊柱裂在宝宝是胎儿的时候能查出来吗
脊柱裂在宝宝是胎儿的时候是可以查出来的。对于孕妇来说,建议按时进行孕期产检,包括常规的超声检查和血清学筛查等,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从超声检查技术来看,超声是孕期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胎儿的脊柱形态。在怀孕18-24周左右,胎儿的脊柱结构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此时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胎儿脊柱的连续性、椎弓的形态等。如果存在脊柱裂,超声图像上会表现出脊柱的异常声像,如脊柱中线回声中断、局部有囊性膨出等。而且,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三维超声和四维超声的应用,能够更直观、更立体地呈现胎儿脊柱的情况,提高了脊柱裂的检出率。其次,从血清学筛查角度来说,孕妇血清中的某些标志物也可以为脊柱裂的诊断提供线索。例如,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患有开放性脊柱裂时,会出现明显升高。一般在怀孕16-18周时进行血清学筛查,检测孕妇血清中的AFP水平,如果结果异常升高,结合超声检查,就可以进一步怀疑胎儿存在脊柱裂等神经管缺陷疾病。这种血清学筛查与超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胎儿是否患有脊柱裂。同时,孕妇在孕期要注意补充叶酸,一般建议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直至怀孕后3个月,这有助于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风险。此外,孕妇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以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