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惊险事故120 医生急救不急?

  120出车,很多情况下意味着有惊险事故发生,每每遇到这些事,病人家属看起来比医生更紧张,按照他们的说法是:“医生见多了,见怪不怪。”他们说的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医生不慌不乱做的工作不一定是没用的,家属忙脚乱做的工作则可能帮倒忙。

  有一次出车,到达现场后,房门开不了,等了十来分钟,家属终于在消防队员到来之前打开了房门。只见一位老婆婆瘫在客厅中间,旁边还有一张歪倒的椅子,看来是因为爬高摔下来的。邻居听到响声想过来帮忙,却吃了闭门羹,赶忙致电110、120和通知家属。 ‘

  家属很着急,猛喊着老婆婆,又催促医生快点救人,很有一种帮忙抬担架的架势。我上去查看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虽然还有呼吸心跳,但呼吸已很微弱,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已经散大了,看来病情很重。可能家属也意识到问题严重,不断地叫我们赶快送病人到医院,甚至差不多跪了下来,直喊:“救救她吧,救救她吧!”

  但在送院前,我必须采取相关的急救措施,如建立输液通道(补液)、气管插管等,好不容易搞好了,几分钟也就过去了,随后马上送医院抢救。但很遗憾,病人最终没有抢救回来。虽然家属对此没有抱怨什么,但反复地说如果早点到医院就好了。家属的话好比支支利箭刺入我的心窝,使我十分难受,但我只能对他们说:“我尽力了,你们可能误会医生了!”

  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病人家属可能很熟悉这句话,所以一见到病人倒在地上,第一时间就是要求医生把病人送回医院.这可能是医生救死扶伤的观念深入人心吧,但当时病人的情况已经十分危重,是脑疝,如果不马上采取抢救措施,就随时有生命危险,或许没到达医院即已死亡。

  脑疝是各种原因造成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当中最为严重、最为紧急的。我们知道,致密的颅骨没有多少可扩张的地方.各种原因造成颅腔狭小或颅内的大脑体积扩张,就会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就会顺着压力梯度从高到低进入压力低的孔隙或孔道。如果压迫了重要的支配呼吸循环的脑干时,就随时有生命危险。

  这时医生在现场能做的是尽快给病人脱水、利尿,使脑组织尽量变“小”,减少对生命中枢的压迫。气管插管为的是可以人工协助呼吸,以维持最基本的呼吸循环功能,又能防止呕吐引起食物误吸入气管造成病人窒息。这些在家属眼里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慢”工作,其实是抢救病人的基础,有了这些基础,病人才可能存活,才谈得上以后的抢救。家属在旁边做的看似很有帮助的呼唤、摇晃病人往往是帮倒忙的,因为这些行为有可能加重病人的病情。所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病人家属应该充分相信并配合医生的工作,这样才能达到尽快抢救病人的目的。

(责任编辑:叶惠玲)

2008-07-11 01:15:00浏览8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紧抱双腿能防肩周炎吗
紧抱双腿通常不能预防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果患有肩周炎,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肩周炎是骨关节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年龄老化、长期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肩周炎的症状会在几周到几个月内自行缓解,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疼痛的情况。虽然紧抱双腿可以暂时缓解不适症状,如僵硬感等,但是并不能预防肩周炎的发生。因为紧抱双腿并不会改变肩部周围的血液循环和组织状态,也不能促进肩部肌肉的功能恢复。对于轻度的肩周炎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并促进血液循环,但是针灸需在专业人士的操作下进行。同时,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加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关节灵活性。例如,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肩部伸展运动或者参加一些针对肩周炎患者的康复课程。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则可能需要使用止痛药来控制疼痛,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进行止痛。此外,物理疗法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如冷疗、电疗和理疗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组织修复,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在急性期过后,应开始进行功能性训练以恢复肩部的功能。这通常涉及到一系列的强化练习和动作,旨在增强肩部周围的肌肉群,并提高肩部的稳定性和范围。肩周炎患者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提重物,加强肩部保暖,合理休息,纠正不良姿势,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同时,注意肩部防寒,避免久居潮湿环境,急性期不宜主动活动肩关节。老年人需加强营养,补充钙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