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急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急救 > 其他急救

灾难前 你是合格“护花”家长吗

举报/反馈
2008-07-05 06:19:0039健康网社区

  2005年的一个秋夜,四川省某县一所小学的晚自修下课铃响后,电灯突然熄灭,学生们蜂拥走出教室下楼,不知谁突然喊了一声“鬼来了”,学生们恐慌地奔跑下楼,场面一片混乱,最终造成7人死亡,37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每一位父母都有这样的淳朴想法: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然而,当父母们把关注儿童的目光聚焦在学习、饮食和心理等“重要领域”的时候,却未必知道这样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权威论断:意外伤害已经超过其他疾病,成为祖国的花朵——儿童的健康头号“杀手”。

  如何才能让孩子尽量避免意外伤害的摧“花”辣手?父母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护花使者”?为此,笔者采访了儿童保健专家许积德教授。

  意外伤害,命中注定的“天灾”?

  望着坐在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中间的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许积德教授,笔者不禁疑惑,是不是做儿科医生就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对孩子们和颜悦色、一直微笑的许教授,在谈到采访的中心话题——“儿童意外伤害”时,一下变得严肃起来。“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提到这个残酷的事实,许教授的语气十分沉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上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意外死亡率约为26.1%。更有上千万儿童因意外事故受伤或致残。

  相关的调查资料表明,由于意外伤害造成儿童死亡的原因中,前几位为溺水、交通事故、中毒、跌落和烧烫伤所占据。

  在医学领域,意外伤害被定义为:由意想不到的原因造成的损害或死亡。从字面上理解,意外伤害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更有不少人认为,意外伤害是挡都挡不住,命中注定的“天灾”。

  对此,许教授并不认同。他告诉笔者,儿童期意外伤害,有它的发生规律、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外伤害并非天灾,而是疏忽大意导致的人祸!

  家庭及学校,意外伤害的“温床”

  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许多人将之归罪于孩子年少无知、不懂事,从而认为发生意外难以避免。

  “不可否认,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儿童本身的因素有关。”许教授说,“包括小儿好奇、多动、自控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尤其看到电视上的某些内容之后;接受安全教育时理解程度较差;等等。而有精神、心理、行为障碍(例如智能低下,行为偏离,有多动症或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更易发生意外伤害。”

  “但是,环境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当笔者疑惑之时,许教授转而强调。

  许教授将环境因素分为两方面,即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包括学校、马路及其他公共场所)。在一般人眼中看来,家庭及学校是孩子最好的“避风港”,但实际上却是潜伏儿童意外伤害的“温床”,如家庭设施及对小儿的护理缺乏预见性,没有完全从小儿的角度考虑如何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像桌子、椅子的角是尖的(应是圆钝的);平时厕所门没有关上,婴幼儿就有可能爬到或栽倒在抽水马桶内溺水死亡;孩子的活动场所或学校场地不平,容易发生跌伤。

  此外,“护花使者”——家长的观念,亦相当关键。按家长自身对保护小儿、预防意外损伤的意识不同,常见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温室包围型。这类家长对意外的危险意识极为强烈,整天把孩子搂在怀里,牵在手里,使用了所有的保护性措施及禁令,抑制了孩子从日常生活中体验生活的欲望。而一旦孩子远离了父母的视线,就会去触犯“禁令”,甚至做一些更危险的动作,可万一发生意外时,却手足无措。

  第二类,稻草人型。这类家长对危险毫无预见性,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在场就可以预防各种类型的意外伤害。“孩子想玩就玩吧,反正有我在场呢,伤不到哪里去”。而意外伤害往往是在自以为是的父母在场的情况下发生。这类父母在不在场都一样,就如稻草人,不能阻止飞鸟们偷食。

  第三类,填鸭型。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完全是填鸭式灌输。这个很危险,那个要注意,罗罗唆唆,每天对着孩子说个不停。孩子是否听进去,是否听懂并不知道,家长又缺乏具体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意外,家长又气又急,“这孩子,哪里危险,我都告诉他了,他还这样,实在没办法”。

  第四类,智慧型。这类父母既知道孩子天性好奇,主动探索世界,他们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同时,也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性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潜在的意外伤害危险。

  学龄前,家长细心保护为主

  “护花使者”们,你属于上述四型中的哪类呢?毋庸置疑,智慧型是我们推崇的。那么,让我们跟随许教授的良言来做一个理智型的父母吧。

  要预防儿童意外伤害,需要针对不同年龄,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对0—7岁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察觉并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

  预防窒息婴儿平时应仰卧或侧卧,俯卧会增加猝死的机会。喂奶时必须把婴儿抱起来,不要母子睡在同一张被子里躺着喂,以防母亲睡着后,身体或乳房堵住婴儿的鼻口部;幼儿睡觉时不要用被子将头蒙住,睡的小床不应留有包扎带、小毛巾、塑料袋。幼儿不宜吃各种炒货(如瓜子、花生等),不要喂食果冻;不要给婴幼儿玩珠子、纽扣;摇铃上的铃铛直径需大于2.5厘米;动物玩具上的假眼珠应牢牢固定。

  预防溺水为婴幼儿洗澡时,家长不要因别的事情而离开,浴缸内的水达3—5厘米深时,小儿突然滑倒,面部向下可致窒息;平时厕所门要关紧,否则孩子有可能闯进去翻入抽水马桶而溺水;农村家庭的水缸及户外的井要加盖,不让幼儿在河边或水沟处嬉戏。

  预防烫伤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调节水温,热水龙头上要包有厚布,如果淋浴,水温应调至50摄氏度以下;餐桌上不要铺台布,小儿喜欢拉台布,如果餐桌上放有热汤、热菜,可打翻造成烫伤。

  预防跌伤、外伤 已会翻身的婴儿(一般5个月后)不要单独放在无床栏的床上;家长不要向高处抛掷婴儿,否则容易发生脑外伤;家长用的剃须刀、剪刀及厨房的菜刀,应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或另加锁;室内的小书橱或柜子装物不多时,易被幼儿拉到而造成压伤,应当用螺丝固定于墙壁上;学步车对训练走路毫无帮助,滑速过快或撞及其他物体时易翻车,最好不用学步车。

  预防触电婴幼儿喜欢把东西插入有孔的洞眼中,如果插入物为金属,会立即触电而亡。因而室内电源插座应安装在离地1.60米的高度,如果已装在靠近地面处,应用家具挡住或用胶布封住。

  预防中毒药物应加锁保管,内服药与外用药要分开保管,清洁剂、洗涤剂亦应加锁,以免孩子误服而发生中毒;厨房的砧板、菜刀生熟要分开;从冰箱内取出的食物应煮沸后再吃。

  读书郎,家长要教会自救

  7~12岁这一年龄阶段的预防措施,除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其自救自护。

  安全教育包括预防溺水、车祸、外伤、中毒等。教育孩子不要到不熟悉深浅的河中游泳,要看清游泳场所的深水区标记。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横道线,这是人人须懂的基本知识,最重要的是家长平时与孩子外出时要以身作则。目前暴力事件的发生在校园内外并不十分少见,教育孩子放学后按时回家,不要吃小摊上售的食品,不要采野果吃。

  自救自护包括以下内容:

  相信直觉,识别别人的诱惑 在紧要关头对陌生人的感觉是从两眼看、两耳听他说的话中辨别出来的,一旦感觉陌生人对你的身体有威胁时,就应跑开或呼救。拒绝陌生人送的玩具、吃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

  练习呼喊“救命”一个人在家里发生意外突发事件,如家里失火,马路上遇歹徒殴打侮辱时,要大声呼喊“救命”,要相信当人们听到呼救声时总有人来帮助你。但多数情况下,真的发生意外时,少儿会由于慌张而呼喊不出,为此平时要多练习,喊得越响越好。只有平时多练习,发生紧急情况时才能发出呼救声。

  学会报警发生意外情况时要正确报警。例如:匪警拨打110,火警拨打119,医疗急救拨打120。这三个电话平时要反复问,直到孩子完全正确脱口而出。家里电话机旁要备一张电话卡,写上这三个电话号码及父母的手机或上班的电话。

  演习救火家庭或学校发生火灾的机会极少,但一旦发生,如果能自救,则对生命及避免残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生火灾时,不要乘电梯,应走安全门。如果室外失火,应拨119电话,在打开房门逃离之前仔细观察烟雾是否已进入房内,如已进入,应尽可能打开窗户通风,并挥动彩色衣服(或物品)向行人呼救。烟雾尚未进入的话,则用手轻触金属门柄或门框,如果不热,说明火势离房门还远,可开门后迅速逃离。如果门柄是热的,提示火已靠近房门,不能开门,必须通过窗户向外求救。

  对12—18岁的少儿,预防措施的重点包括心理疏导,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该年龄段孩子情绪不稳定,易激动,自我独立意识强,有爱好,有理想,但有时得不到满足,自杀比例增加。家长平时应观察孩子在行为及言语上有无特殊或异常,学习成绩如何,同学之间关系怎样,特别是已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容易出现早恋,是否有失恋或受污辱、受骗情况等。通过平时双方加强彼此间的情感及思想上的交流,及时发现和消除孩子悲观绝望的不良情绪,防止自杀事件的发生。

(责任编辑:叶惠玲)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