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从两个病例浅谈挤压综合征

  案例1:男,37岁,因交通事故致伤,伤后第2日入院治疗,第5日凌晨死亡。尸表检验:见面部、胸背部、四肢多处皮肤擦伤。左大腿肿胀,广泛皮下出血。屈侧及外侧分别可见长15cm和18cm的减压手术切痕,剖验左大腿内侧肌肉呈暗红色,鱼肉状,弹性丧失;深层较浅,浅层明显。双侧肾脏肿大,包膜紧张,切缘外翻,切面上皮质色灰黄,髓质充血,色暗红。镜下可见部分肾小球明显缩小,肾小球囊壁红色物质沉着;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透明管型、肌红蛋白管型、颗粒管型存在。肾髓质充血水肿。肾组织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标记部分肾小管内呈阳性管型。例1系挤压综合征致肾功能衰竭死亡。

  案例2:男,27岁,因盗窃被工厂保卫科审讯,并用腰带、橡胶警棍殴打逼供。伤后未经治疗,第4日晚死亡。尸表检验:见双眼青紫,面部肿胀,鼻腔内可见干燥血迹,四肢及躯干部大面积皮下出血,占体表总面积25%以上,肛门周围可见深咖啡色血样便溢出。剖验见脑沟变浅,脑回变平,两肺轻度水肿,肺表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心包有少量积液,胃黏膜下可见点片状出血,小肠、结肠普遍青紫,呈充气状态,浆膜下点片状出血,肠腔内广泛出血。镜下可见:肾髓质及皮质均有陈旧性出血,肾小管上皮肿胀,变性,腔隙不规则,显有灶性坏死,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红细胞及颗粒,远曲小管内可见有管型。肾组织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标记部分肾小管内呈阳性管型。例2系挤压综合征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

  挤压综合征是指人体骨骼肌因各种机械性损伤导致缺血、变性、坏死,进而出现以肌红蛋白血症、高血钾症、一过性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

  挤压综合征可引起全身多方面的病理改变,如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其主要死亡原因多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临床多表现为休克、少尿、无尿、心悸、呼吸困难等,病理改变主要在肾小管。肾小管可有肿胀,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坏死,并有色素管型和肌红蛋白管型。

  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本文2例尸检发现有广泛出血倾向,尤以肠道为著,系因广泛软组织挫伤,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损伤了血管内皮细胞,使微循环中发生血小板凝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弥漫性微血栓,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和循环障碍。另外,休克时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又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出血,出血又可进一步加重休克和各器官特别是肾脏的损害。

  挤压综合征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软组织挫伤、出血、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过多,形成管型,再加上休克,DIC加重肾脏的缺血、缺氧,引起肾脏的损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挤压综合征的法医病理学诊断:(1)有大面积严重的皮下出血及肌肉出血(或肌肉挫伤);(2)临床经过一般在48h以上,有少尿、无尿、血BUN高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3)尸检双肾肿大,镜下有肾小管坏死及管腔中有管型存在,如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能确证肾小管内存在肌红蛋白管型,更增加了尸检诊断可靠性。

  鉴别诊断:在挤压伤后短时间的死亡者,往往是因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或高血钾致心跳骤停;而数天后的死亡者,往往是因挤压伤致使肾功能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在法医尸检工作当中,如高度怀疑死亡原因系挤压综合征,一定要取肾脏进行病理检查并证实,以防误诊。

(责任编辑:辜毅)

2008-05-13 15:15:00浏览13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