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海啸破坏力大 急救有方法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

  海啸在外海时,因为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一般不被注意。当它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增高,形成十多米甚至更高的一堵堵水墙,排山倒海般冲向陆地。其力量之大,能彻底摧毁岸边的建筑,所到之处满目疮痍、 一片狼藉,对人类的生活构成重大威胁。

  海啸传播到海岸时,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出现反常退潮或河流没水现象,然后海水又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

  第二种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向滨海陆地涌来,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海啸前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通过氢气球可以听到次声波的“隆、隆”声。

  发生海啸时

  1、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2、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3、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经典事例:2004年圣诞节,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在印尼海啸发生时所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当天早晨,史密斯与家人在海滩散步,当看到“海水开始冒泡,泡沫发出咝咝声,就像煎锅一样”时,她凭借所学的科学知识,迅速判断出这是海啸即将到来的迹象。在她的警告下,约一百名游客在海啸到达前几分钟撤退,幸免于难。

  被视为英雄的蒂莉3日在联合国总部受到了国际减灾战略机构的欢迎。这个设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机构现在正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增强人们应对灾害的反应能力。

  在去年发生的南亚大地震中,巴基斯坦和印度众多学校被摧毁,许多儿童因此丧生。“蒂莉的故事提醒我们,教育攸关生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会见蒂莉前说,“所有孩子都应当接受减灾教育,这样他们就能知道,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该做什么。”

(责任编辑:叶惠玲)

2008-05-07 14:38:00浏览10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抑郁症导致脑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抑郁一般指的是抑郁症。轻度的抑郁症一般不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但如果是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则可能会由于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血管硬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颈椎病颅内压增高等原因而引起脑供血不足。1.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如果患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会导致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到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液供应,所以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并且要遵医嘱逐渐减少药量或者停用药物。2.血管硬化:如果长期情绪低落或者是过度焦虑,就有可能会诱发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的发生,从而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局部缺血、缺氧等情况出现。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改善。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郁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容易对身体各个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当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后就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镇静类药物缓解。4.颈椎病:由于患者的颈部受到外伤或者是长时间低头工作等原因所诱发的一种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对神经根造成压迫,所以会引起上述症状,并伴有上肢麻木以及疼痛等表现。可以配合针灸、按摩等方式来缓解。5.颅内压增高:患有此疾病以后会影响到脑部正常血液循环,甚至还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因此就会诱发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发生。需要及时去医院通过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来做处理,才能避免病情加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钻孔引流术、开颅减压术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平时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另外,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另外需要及时就医采取抗抑郁的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