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苍耳子

  苍耳总苞纺锤形,表面黄绿多钩刺,

  瘦果灰黑分二室,通窍止痛祛风湿。

  [来源] 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的带总苞果实。

  [产地] 产于江苏、山东、江西、湖北等地。

  [采收] 秋天果实成熟时,分批采收果实或割下全株,打落果实晒干。

  [药材形性] 带总苞果实呈纺锤形,长10-17mm,直径4-7mm,表面黄绿色、着生多数长2mm的钩刺,外皮(总苞)坚韧,内分2室,各有一纺缍状瘦果,一面较平坦,果皮灰黑色,一端具有1刺状突起的柱基,种子浅灰色,种皮膜质,内有子叶2片,胚根位于尖端。气微弱、味微苦油样,有毒。以身干、粒大饱满、色黄绿,无杂质者为佳。

  [炮制] 原药晒干,用石臼舂或石磨磨,除去刺,筛去刺屑。

  炒苍耳子 去刺苍耳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深黄色,以减低毒性。

  [成分] 含苍耳子甙,苍五醇、异苍耳子醇、苍耳子酯、酯肪油、生物硷等。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入肺经。

  [功用] 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风寒湿痹、皮肤湿疹、麻风、疮疥搔痒。

  [处方名] 苍耳子 炒苍耳子

  [用法、用量] 煎服3—9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保贮] 放木箱或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 研磨去刺时,不宜用力过猛,重压则子碎,子碎则油出,油出则毒性增强,故子碎者不合药用。本品全株均有毒,过量易中毒

  苍耳子全株有毒,以果实最毒,鲜叶比干叶毒,嫩枝比老叶毒,其中毒症状出现较晚,常于食后二日发病,上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有时腹泻、乏力、烦躁。重者肝损伤出现黄疸,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而出血,甚至昏迷、惊厥、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中毒解救方法:轻度中毒暂停饮食数小时至一天,在此期间大量喝糖水。严重者早期可洗胃、导泻及用2%食盐水高位灌肠,同时注射25%葡萄糖液,加维生素C500mg,预防出血注射维生素K,必要时输血;促进护肝脏,可服枸橼酸胆硷、肌注甲硫氨基酸,低脂饮食,亦可用甘草、绿豆汤解毒。

(实习编辑:王哲君)

2008-04-14 12:50:0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