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雷电划空而至 如何躲避

  轰隆隆的雷声从天空滚过,震撼着山川大地,一条条耀眼的银蛇在天空飞舞,随之而来的除了狂风暴雨,还有那一笔笔的“血债”。 2004年7月23日,北京居庸关长城8号烽火台遭雷击,数十人被震倒在地上,7名游客瞬间失去知觉……据北京市气象局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2004年两年间,北京市发生雷击事件160多起,死亡5人,伤18人,财产损失210万元左右。那么,当雷电来临时哪里是最安全的?如果您和朋友恰巧正在户外工作或旅游,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这时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应对雷电的8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如果恰好在室外,应马上躲入建筑物内或汽车里,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低建筑物;如果是在野外,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悬崖下躲避雷雨,应立即停止行走,并寻找一个干燥的沟谷或凹地蹲下。

  2.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物体上。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桅杆等尖耸物体。

  3.切勿露天游泳或进行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等运动,应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不宜驾驶汽车、骑自行车赶路。

  4.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

  5.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6.切勿接触水、天线、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7.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手机发射的电磁波是闪电很好的导体,能在很大的一个范围内收集、引导闪电。在雷雨天使用手机,极易遭受雷击;即使不打手机,开机状态的手机照样能引来感应雷。据研究,如果手机信号过强,有时连避雷针也不起作用。因此专家提醒市民和游客,切忌在雷雨天气时,特别是在地势较为空旷、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的地方开通和使用手机。

  8.在空旷场地不宜打金属柄的伞,不宜把鱼杆、高尔夫球棍、铁锹等带金属部件的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提示:避雷要诀速记

  ●宜低不宜高

  ●关闭手机

  ●不用金属物

  ●避开易燃易爆物

  雷击假死时的救护方法

  许多人以为,当人被雷击中后,遭雷击的人身上还有电,所以不敢抢救,以致延误了救援时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这时被击者身上已无电。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证明,在雷击致人死亡这一现象中,有一部分呈死亡状态的人其实还未真正死亡。即使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也往往是一种短暂现象,通常称为“雷击假死”。辨别的方法是,看受害者的身体是否出现紫蓝色斑纹,若未出现,说明还没真正死亡。对受害者的紧急救护措施如下:

  1.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隔绝空气,以扑灭火焰。

  2.立即抢救危重伤员,并及时呼叫120。如果遇到一群人被击中,那些能发出呻吟的人可暂缓,应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人。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快,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3~5分钟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能在8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让心脏恢复跳动,可能还来得及救活。一般情况下,持续抢救的时间不少于40分钟。

(责任编辑:叶惠玲)

2008-04-08 06:52:00浏览2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延清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口腔溃疡吃什么维生素好得快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补充某些维生素有助于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常见的有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1、维生素B: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等。维生素B族在维持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身体缺乏维生素B族时,口腔黏膜的修复能力会下降,容易引发口腔溃疡。补充维生素B族可以通过食用富含该类维生素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瘦肉、蛋类、奶制品、豆类等,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2、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辅助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加速口腔溃疡的愈合。其可以促进伤口周围的血管生成,为组织修复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西兰花等,必要时也可遵医嘱口服维生素C片。3、维生素E:维生素E同样是一种抗氧化剂,能维持细胞完整性,为口腔溃疡组织修复带来更多营养物质和氧气。食物是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如橄榄油、玉米油、榛子、核桃等。若因特殊情况需额外补充维生素E制剂,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风险。对于口腔溃疡患者,除了适当补充维生素外,还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淡盐水或漱口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防止溃疡感染。其次,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溃疡创面,加重疼痛。如果口腔溃疡症状严重、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合,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周林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口腔溃疡怎样能治好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通常可以通过保持口腔清洁、饮食调节、局部用药等方法来综合治疗。1、保持口腔清洁:早晚使用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减少细菌滋生,为口腔溃疡的愈合创造良好的口腔环境。2、饮食调节: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柠檬、菠菜、西兰花等,为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加快口腔溃疡的愈合。减少食用辛辣、过烫、过硬的食物,如辣椒、火锅、坚果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口腔溃疡创面,导致疼痛加剧,延缓愈合过程。3、局部用药:可以遵医嘱使用口腔溃疡散、冰硼散等散剂,将药物撒在溃疡表面,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促进溃疡愈合。也可使用西瓜霜喷雾剂,喷于患处,能减轻炎症和疼痛,加快恢复。4、全身用药:对于症状较严重、发作频繁的口腔溃疡,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类药物,如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C片等,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为了更好地治疗口腔溃疡,患者要注意保持轻松的心态,避免因溃疡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精神压力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口腔溃疡。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口腔溃疡持续时间较长、疼痛剧烈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张延清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口腔溃疡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口腔溃疡的病因多样,既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如饮食因素、口腔卫生不良等引起,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或感染等导致。一、非疾病因素:1、饮食因素:长期偏食、挑食或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B族、维生素C、锌、铁等营养物质,从而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能力,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病风险。此外,某些食物(如辛辣、酸性食物)可能直接刺激口腔黏膜,诱发或加重溃疡。2、口腔卫生不良: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或口腔清洁不足,可能导致食物残渣堆积,引发细菌或病毒感染,破坏口腔黏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溃疡。二、疾病因素:1、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塞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同时可能伴有生殖器溃疡、眼部炎症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2、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由于胃酸反流等原因,可能刺激口腔黏膜,引发溃疡。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3、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直接损伤口腔黏膜,导致溃疡。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疱疹性口炎,表现为口腔内多发小溃疡;链球菌感染也可能导致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治疗感染相关的口腔溃疡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或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若溃疡反复发作或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病情。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均衡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和复发。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气血不足贫血是什么引起的
气血不足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分为非疾病原因和疾病原因。非疾病原因包括饮食因素、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疾病原因包括营养吸收障碍、造血功能障碍以及慢性疾病等。一、非疾病原因:1、饮食因素:长期饮食不均衡,缺乏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可能导致造血原料不足,进而引发贫血。例如,素食者若不注意补充铁和维生素B12,容易出现贫血。2、生活习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和造血功能,导致气血不足。3、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情绪状态,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造血功能,导致气血不足。二、疾病原因:1、营养吸收障碍: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切除术后、克罗恩病等,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影响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的吸收。2、 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攻击自身造血干细胞,导致贫血。3、慢性疾病:如结核病、疟疾等,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铁代谢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气血不足贫血的原因复杂多样,建议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史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血常规、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检测等,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补充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若存在慢性失血或营养吸收障碍,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