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登山途中常遇疾病的应急处理

登山常遇疾病应急处理
 

  ⑴、高山冻伤

  在登山常见疾病中,冻伤发病率较高,尤多见于初次参加登山的运动员。新手缺乏防护的实际经验,加之初次登山时高山反应重一些,对防冻容易疏忽。

  高山冻伤与缺氧有明显关系。缺氧可引起人体体力、精神的衰退和全身尤其是肢体末梢的循环障碍,以致抗寒的能力大大下降。对缺氧适应不良者,冻伤发生率更高。

  高山冻伤与海拔高度也有关系。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风速愈大,冻伤发生率愈高。发生冻伤的部位以四肢和颜面为最多。

  高山冻伤可分为4度:1度病变在表皮,表现为红斑;2度侵及真皮,有水泡、肿胀;3度侵及皮下;4度侵及肌肉和骨骼,主要表现为坏死。

  1、2度者容易治愈;3度者有可能治愈,亦可能损失部分组织;4度者要损失冻伤的组织(需手术切除)。

  冻伤后应先在基地营作一段治疗,切忌过快地送至高温地区,否则患处组织容易溃烂、感染,愈后较差。

  治疗方法:

  ①对没有起疱的部位进行按摩。

  ②在受冻肢体的向心端作普鲁卡因封闭。

  ③抽出水疱内液体。

  ④未破皮者外敷中药桑寄生膏。

  ⑤尽早用热水(40℃左右)浸泡。

  ⑥红外线理疗。

  ⑦4度冻伤初期采用保守疗法,待分界线形成后切除坏死组织。在保守治疗中,应注意控制感染,改善局部循环,适时晚期手术治疗。

  ⑵、雪盲

  即日照性眼炎。高山上空气稀薄,太阳光的穿透阻挡少,加上山地冰雪的反射作用,因此日光的照射远较平地为烈。

  雪盲的主要病因是高山紫外线照射强烈,红外线的照射亦有一定作用。

  雪盲症状,初时似有异物颗粒摩擦,随后眼睛迅速发生严重的刺痛或灼痛,羞明、流泪、眼睑痉挛、视物不清,查体可见整个眼睛肿胀、球结膜明显充血,有粘液样分泌,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

  患者出现症状后应去暗处休息,戴防护眼镜,点可的松眼药水及0.5%潘托卡因,止痛消炎。轻症者3~4小时即可恢复,重症者可持续5~7日。所遇病例均可完全恢复。但在急性期因疼痛畏光,睁不开眼睛,等于暂时失明,严重影响到在高山的活动能力。

  预防方法:在7000米以下的冰雪地带或烈日下进行,戴深色防护镜;在7000米以上高山年,戴专门防御紫、红外线的高山眼镜。

  ⑶、日照性皮炎

  本病常发生于颜面及颈部等暴露部分。

  大多数日照性皮炎患者仅有局部皮肤发红发黑、脱屑的现象,无明显痛苦,不需治疗。部分对紫外线较为敏感的登山者,照射部位可出现红肿水疱,甚为疼痛,继之出现黑褐色色素沉着,多在面颊部出现黑色晒斑。皮肤经反射照射,对日光的适应性可逐渐提高。

  治疗上主要是涂青霉素等消炎软膏,有疱疹者涂龙胆紫防止感染,局部的炎症数日即愈。

  主要的预防方法是:初到高山,不可在烈日下长时间(半小时以上)赤身运动或劳动,暴晒时间只能逐步增加。在山地烈日下进行时,颜面等暴露部分应涂防晒膏,也可用白纱布自制面罩防晒。

  ⑷、口腔疱疹

  本病多见于口唇、鼻唇沟,其次为口腔内颊部,表现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其发病原因与紫外线照射、空气干燥及消化功能紊乱有关。本病常因患部有明显疼痛及肿胀而影响进食。治疗方法为外涂龙胆紫及消炎药膏。

  ⑸、上呼吸道感染

  本病包括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致病原因与登山时呼吸的形式有关。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以鼻式呼吸为主,而在登山活动中,由于缺氧而不得不张口呼吸,改为口式呼吸为主。这就使得寒冷干燥的空气在过于频繁的呼吸活动中破坏了上呼吸道的黏膜保护层,使之坏死脱落,有时就被病菌侵入了而发炎。

  主要症状为喉痛及咳嗽,多为刺激性的干咳。这种干咳也经常在夜间发作而干扰睡眠,以致影响休息。单一咽喉炎和难以控制的干咳发病率最高,有时可高过90%。

  雾化吸入(加安息香酊)有一定效果。止咳药除可待因外,其余效果不大。有明显炎症,则用抗菌素。

  ⑹、鼻出血

  本病大多为下鼻甲黎氏区的小量出血,偶尔有后鼻道数百毫升的大量出血,主要与空气干燥有关。但由于缺氧引起的血压增高、红细胞过度增多、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亦是发病的因素。小量出血用药棉堵塞或滴血管收缩剂即可。后鼻道的大量出血,需用纱布压迫填塞。在高山脱水现象较严重,除注意补充水分外,可滴甘油等润滑剂,预防鼻道干裂。

  ⑺、胃肠疾患

  因缺氧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故腹泻便秘均常发生,以前者多见。使用帮助消化的稀盐酸,胃蛋白酶等,有一定效果。此外应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腹部保暖。

  ⑻、痔疮

  在高山发生痔疮是常见的。在中国登山队的活动中差不多每次均有这种病例发生。英国1961年的登山科学考察队中曾普遍发生痔疮。

  这与高山的特殊环境条件有关。登山运动员在高山的帐篷生活中,经常限制在狭小的范围,睡觉在睡袋里,食物饮料也大受限制,因此使得体内血流不畅。

  从病因学上看,缺氧和寒冷都会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之血液浓缩,红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压积增高,这样静脉血流在血管的某些环节,如肛门附近的血管丛,容易形成郁血。此外,过度呼吸和负荷过重引起腹压增高以及经常便秘,这就使得痔疮在高山条件下成为一种多发的疾病。病情从轻度的少量出血,直至重度的嵌顿型痔性脱肛,发病较重时严重影响活动能力,甚至不能行走。

  除了应在登山前对隐性的轻症进行早期治疗外,在登山活动中,即使由于天气恶劣被困居在帐篷之内,仍要尽可能地做些体操运动,以畅舒体内的血流。

  (实习编辑:关海珊)

2008-01-24 01:11:00浏览7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