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家庭用药:治病还是致病

家庭用药:治病还是致病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致病甚至致命。如今,人们得了小病不愿意跑医院,自己买点药服用是个普遍的现象,但由此引发的药品安全问题却屡见不鲜。

  究竟,家庭用药存在哪些安全隐患?人们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珠江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奇林教授为大家解答相关疑问。

  家庭用药 隐患多多

  感冒药、消炎药保健药……家庭用药备药是越来越普遍。然而调查显示,70%的家庭存在不当用药行为,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而大部分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都是在家庭里发生的。

  李奇林教授说,在急诊科门诊,他们就经常遇到因吃药不当而引发疾病的患者。有一些高血压患者,不按照处方治疗,吃了一颗降压药,看到血压没有很快降下来,接着又吃了一颗,结果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差点丢了性命。

  还有人因为一个感冒,就吃了好几种感冒药,结果导致全身水肿,不得不住院治疗。也有人不管是何种原因的感冒,就凭着以往的用药习惯,或家中的存药,盲目吃药,结果不但没有减轻感冒症状,反而加重了病情。

  例如,冬季以风寒感冒多见,治疗上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如果吃一些“辛凉解表”的中成药就会背道而驰,越治越重。

  还有不少父母拿成人的药品给孩子服用,其实,孩子用药和成人用药不管是剂量,还是一些禁忌症都有很大的区别,有些抗生素对骨骼发育会产生抑制作用,孩子万万吃不得。据调查,在1000万名聋哑人中,60%~80%是因儿时药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天性聋哑。所以,孩子用药马虎不得。

  安全隐患 根源何在

  药品本来作用是治病救人,使用不当反而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安全隐患,问题出在哪里呢?

  李教授说:现代人对一些常见病进行自我药疗的比例非常高。从选药购药的方面讲,有的凭感觉购药,有的凭经验用药,有人跟着广告走,有的听从店员的介绍,其实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危险性。

  其次,从药物使用方面讲,有些人吃了一种药不见立刻好转,就换成另一种药物;还有些病人,不按照医生的要求吃够定量的药,自己感觉病好了点,就擅自断药,病重了,再加量,反复几次,耐药性就产生了,等到再次生病,就无药可用了。

  也有人认为几种药品联合使用比一种药品效果要好,又是抗生素、消炎药,又是中成药,就连一个感冒也吃很多药;还有人超剂量吃药,认为好得快;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导致耐药,而且某些药物成分的过量使用,也造成肝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

  此外,自行用药也容易掩盖病情,有些人肚子痛,习惯性吃点止痛药,结果掩盖了病情。如,阑尾炎病情掩盖易导致穿孔,延误治疗。

  李教授强调:家庭用药最具威胁的就是过敏反应。

  如果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或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其他症状出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例如,服药后如果出现皮肤瘙痒、全身起疹子、头晕、胸闷等症状,这表明有药物过敏现象出现,应赶快到医院就诊,否则容易发生休克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除了以上情况,李教授还特别提醒:

  如果家有老人、孩子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吃药也要特别注意。因为小孩病情来得快,变化快,稍不注意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孩子生病最好送医院治疗。

  老人年纪大,容易引起并发症。如:一些腹泻的老人,如果服药后不能缓解症状,也要尽快到医院诊断。因为老人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还有如果在治疗感冒过程中,出现胸闷等症状,也是要格外注意的,因为病毒型感冒容易感染其他脏器,如心肌炎,容易出现危险,应及时就诊。

  (实习编辑:关海珊)

2008-01-14 01:04:00浏览2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陈礼全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生过孩子后面一直怀不上什么原因
生过孩子后一直怀不上的原因包括产后子宫损伤,以及疾病因素宫腔粘连、慢性盆腔炎、高泌乳素血症等。若尝试怀孕一年以上仍未成功,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并检测性激素六项、催乳素水平等;必要时还需进行宫腔镜检查。一、非疾病因素:分娩过程中女性可能因难产、剖宫产等造成子宫肌层损伤、子宫内膜受损,影响受精卵着床,不利于胚胎种植。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戊酸雌二醇,促进内膜生长,为胚胎提供良好的环境。二、疾病因素:1、宫腔粘连:产后宫腔感染、多次刮宫等易引发宫腔粘连,使宫腔形态改变,影响受精卵着床。患者可经医生操作通过宫腔镜手术分离粘连,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防止再次粘连,并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促进内膜修复。2、慢性盆腔炎:产后护理不当,病原体入侵盆腔引发慢性炎症,导致输卵管粘连、积水,影响受孕。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也可配合中药灌肠、盆腔理疗等辅助治疗。3、高泌乳素血症:产后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催乳素水平升高,抑制排卵,引起不孕。可遵医嘱使用溴隐亭等药物降低催乳素水平;若存在垂体微腺瘤等病因,可能需进行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建议产后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身体恢复。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产后体质恢复。注意经期和产褥期卫生,防止感染。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产后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身体异常情况。备孕期间,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可能影响生育的疾病。
张继舜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花生糖吃多了胃难受怎么缓解
花生糖吃多了胃难受,可通过腹部按摩、休息调整以及药物干预等方法缓解。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恢复情况。1、腹部按摩:对于轻度胃难受,按摩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胃内容物排空,加快消化速度,同时缓解胃部肌肉紧张,减轻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动作为以肚脐为中心,双手重叠,按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腹部,力度适中即可。2、休息调整:休息调整在缓解胃难受方面起到辅助作用。保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避免平躺。同时,放松身心,避免焦虑、紧张情绪,因为精神压力会影响胃肠功能,加重胃难受症状。3、药物干预:若胃难受症状较为严重,可适当遵医嘱使用药物缓解。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离胃酸,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缓解腹胀、恶心等症状;还可服用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等助消化药物,帮助分解食物,减轻胃肠消化压力。建议患者日常饮食应遵循适量原则,避免一次性过量食用花生糖等高糖、高脂食物。若本身胃肠功能较弱,则更需控制食用量。若胃难受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呕吐、呕血、剧烈腹痛等严重症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排查是否存在急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精分和抑郁症哪个病比较难受
精分是指精神分裂症,精分和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和影响各有特点,难以直接比较哪一种更难受。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及情感淡漠等症状,严重影响认知和社交功能;抑郁症患者则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及生理症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两种疾病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功能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看到虚幻的影像;妄想症状也较为常见,如坚信自己被追杀、被监视等;此外,思维紊乱、情感表达减少、行为异常等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典型表现。抑郁症则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责自罪等情感症状。患者可能会长时间陷入悲伤和绝望中,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此外,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生理症状,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社交功能及心理健康方面,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因症状影响而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社交能力受损,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紧张。抑郁症患者则可能因情绪低落和兴趣丧失而回避社交活动,导致社交功能下降,生活质量降低。两种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的社会隔离和自我价值感降低,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然而,具体感受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或者在不同时间点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组合。建议患者及家属积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社会支持和心理疏导。无论是精分还是抑郁症,早期识别和干预都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明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眼睛干涩疼痛难受什么原因
眼睛干涩疼痛难受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用环境因素等非疾病因素,以及干眼症、结膜炎、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疾病因素。一、非疾病因素:处于干燥、多风的环境中,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空气湿度较低,会加速泪液的蒸发,使眼睛感到干涩疼痛。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环境湿度,减少泪液的蒸发。在户外活动时,可佩戴防风眼镜,保护眼睛免受风沙的刺激。二、疾病因素:1、干眼症: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主要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成分异常或泪液动力学异常等原因引起。患者会感到眼睛干涩、疼痛、有异物感、烧灼感等,还可能伴有视力模糊。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同时要注意去除病因,如改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对于严重的干眼症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泪小点栓塞等治疗方法。2、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分泌的油脂是泪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睑板腺功能出现障碍时,油脂分泌异常,泪膜稳定性下降,容易导致眼睛干涩、疼痛。患者可遵医嘱通过热敷、按摩眼睑等方法促进睑板腺分泌物的排出,改善睑板腺功能。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眼药水(如环孢素滴眼液)进行治疗。3、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的眼病。眼压升高时,患者会感到眼睛胀痛、干涩,同时伴有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一旦怀疑青光眼,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如富马酸比索洛尔胶囊等)、激光等方法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功能。如果眼睛干涩疼痛难受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护眼睛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