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灾难中如何辨别伤势轻重

  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质量,对灾难现场的伤员受害病情作出快速分检,准确评估,发挥迅速有效的救灾能力,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这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依据国家卫生部对《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在现场医疗救援中按轻、中、重、死亡进行病情分类。我们分别以“红、黄、蓝、黑”四种颜色制作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能采取相应急救措施的伤员病情色别带,置于病人上臂,现场急救应用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制作方法:准备红、黄、蓝、黑四种不同颜色棉布各一块及与棉布相同颜色的尼龙搭扣各4条。将棉布裁剪成长50cm,宽15cm的长条,纵向对折,开口朝上留中间开口12cm不对缝,然后将剩余的开口缝住。在缝制好的布条两端(左边正面,右边背面)分别缝制两条2cm×14cm的尼龙搭扣,中间开口处中点两侧缝上2cm×2cm的尼龙搭扣,并在不同颜色带的正中标上号码。

  操作方法:按病情分检后将不同颜色的色别带置于病人上臂、上下拉紧、尼龙搭扣相扣于臂内侧,开口处及编号露于臂外侧。

  现场对受害人群病情的正确评估

  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一般都较混乱,人们表现惊慌失措,未受伤的人与伤员混杂,不易点人数。因此应与现场临时指挥部协调配合,尽量使抢救场地保持有序,指定地点,集中伤员,察看病情,检伤分类,迅速准确评估伤情挂色别带进行分类抢救。

  轻型:血压、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正常,能步行/或创伤指数在0~7之间/或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Ⅱ度烧伤,一处或多处软组织挫伤,挤伤。这类伤员给于挂红色带,稍迟用有担架车辆接回医院处理。

  中型:收缩压8~12kPa之间,意识可能丧失/或创伤指数>18或化学烧伤总面积30%~3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19%之间。如四肢骨折,眼伤等。这类伤员给予挂黄色带。伤员在短期内一般不致死亡,但如不经处理伤情会很快恶化。对这类伤员应给予现场救治,止血、包扎、固定、吸氧输液等。处理经过应简单记录并塞入色别带中扣紧,以便途中、回院后参考。由有基本生命支持(BLS)能力的救护车接回医院继续治疗。

  重型:意识出现丧失,呼吸急促等症状。收缩压<8kPa,如大出血休克,严重挤压伤;颅脑损伤以及毒物浓度高区域内的。这类伤员给予挂蓝色带。伤员应现场抢救,保持气道通畅,氧气吸入,建立二条以上静脉通道,保证及时给药。必要时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等急救处理。待伤情好转立即由有BLS能力救护车接回医院继续抢救。

  死亡:表现为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心电呈一直线。这类伤员挂黑色带,稍迟用搬运车或冷藏车运送。

  安全运送,以防并发症

  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护送工作极为重要。它可疏散大批伤员,使其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救护车到达后与现场救护人员一道及时将挂有蓝黄标志的重、中型伤员分批搬上救护车,由医护人员随车运送。搬运中应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搬运工具,以免加重病情,减少伤员痛苦。运送途中应严密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是否改变,头侧向一边,预防误吸保持气道及输液的通畅。复苏车的患者还应监测呼吸、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在运送的同时随时开展抢救工作。要保持路道通畅,由警车或救护车鸣声开道,力争将伤员一次安全运送成功。在转送的同时,通过无线通信及时向“120”指挥中心保持联络,报告现场伤员救治情况及院内接收伤员的准备工作。

  院内抢救

  当大批伤员运到急诊科时,医院已调集人员、担架、推车到医院门口,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实习生、卫生员首先将挂有蓝色标志的重伤员直接送入抢救室抢救。其次处理挂黄、红色标志中、轻型伤员。监测生命体征、清创缝合、包扎、注射等。分诊护士对伤员进行逐一登记、建立病历,按伤员标志的颜色编号与病历、检查单同样填写,这样可避免忙乱中重复就诊和漏诊。

(实习编辑:朱文斌)

2007-12-04 01:52: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