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的故事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急救 > 急诊室的故事

第9期:4月30号夜班记事

举报/反馈
2011-10-10 04:48:0039健康网

  和15号夜班差不多,又是很多病人。凌晨了,急诊科依旧人来人往,一刻不得休息。我们在第一时间诠释了五一节的含义:劳动最光荣!

  中午时碰到同事,得知白天也忙的不可开交,那么晚上也不可避免了,周末的急诊科总是比平时还要热闹。

  上班前10分钟,匆匆把饭倒在肚子里,接班,理顺。病人络绎不绝,小孩子发热、老人家胸闷、上班族拉肚子,大家按部就班地处理着各种事情。

第9期:4月30号夜班记事

  6点半时,接到神经外科出二线车的任务,去肇庆接一个脊髓出血的病人,路途太远晚上又忙,只能CALL备班的医生护士出车。7点多出发,快12点才回来。辛苦他们了,第二天还要上班。

  7点,外院送来一个脑出血的病人,40岁,男性。家里的顶梁柱啊,家属要求全力抢救。开通两条静脉通道、抽血、心电监护、心电图、插尿管,三分钟神经外科来会诊,严密监护下把病人送去病房,准备手术。家属配合、信任,医生护士全力抢救,速度最快。病人和妻子都是从湖北来的打工的,来医院全靠几个老乡帮忙,其中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跑前跑后挂号、交钱、拿药,一个男的邻居帮忙过床、固定稍微烦躁的病人。出门在外全靠朋友。

  8点,几个南美人呕吐来输液,只会讲西班牙文,英文一点不懂,比划了半天,还是大眼瞪小眼,这可如何是好。后来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找到了一个中国翻译,终于有了救命稻草。这是不是也算一个安全隐患呢?在语言沟通障碍时,尤其是小语种的外籍人士,因沟通障碍既延误了病情又为医院和国家增添了负面影响,岂不得不偿失?虽然这种事情少之又少,但并不代表没有。是不是可以招募几个志愿者学生以备不时之需,他们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小语种专业,自愿留下电话号码就可以。解决别人的燃眉之急,多荣幸啊。

  10点120出车,去接一个头晕胸闷的病人。病人不重,很快处理好,只是病人家里一条叫“笨笨”的狗对我们这群身着白衣服的陌生人狂吠,挣脱了栅栏,对我们嗅来嗅去,仔细检查。家属柔声细气哄了好大一会,外加一个腊肠,我们才得以顺利回医院。

  11点P班护士下班后,市内一家医院120出车送来一个COPD急性发作的83岁的老人家,呼吸困难,接上心电监护血只有66%,赶快把床头摇高,改为面罩吸氧。病人有高血压病史,血压165/110mmHg,心率103-130次/分,拉出心电图室性早搏、ST段明显抬高,加做了V789导联,原来家属忘了说病人有过冠心病和放支架的病史。血氧上来了,可是病人一直在抖,憋得说不了话。加了一些平喘的药,该做的基本搞定,我和家属一起扶起病人,反复几次叩背,老人家咳出几口黄痰,躺下后稍稍平静一会。各科室的医生护士对我的声音早已熟悉,呼吸科接到电话马上接收重病人的消息时,肯定对我“恨之入骨”。

  还没坐下,一个小诊所的江湖郞中掺扶着一个脸色很差的小伙子躺在抢救室的床上,随行的还有小伙子的老婆。小伙子脸色腊黄,四肢湿冷,嘴唇和指甲苍白。“你以前有贫血吗?”我问。“有一点,但没什么症状。”他回答。小伙子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医生走过来问:“你知道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吗?”“没查过,除了蹲久了头晕没啥,就没当回事。”夫妻俩看上去也就20出头,显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处理到一半,一个81岁的老太太被推进了抢救室,头晕胸闷。老人家紧张得不得了,一动不敢动,甚至连问诊都小心翼翼地回答。家属更是不停地催医生护士做这做那。心情可以理解,但和病情实在不符。

  内科医生一直在抢救室,一个上吐下泻的外国美女也被安排了进来。还好,虽然英文不是第一语言,她还能懂一点。

  一点半,抢救室逐渐平静下来,大厅里输液的病人又扎了堆,有个血管特别细的10个月的小朋友,加上一个特别难缠的妈,三个病人的吊瓶打到一半时肿了,还有新开的补液。

  今夜为何无人入睡呢?啊,找到原因了,原来是我们敬爱的蒋主任值班,气场足,人气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严毓芳)

  上一篇:第8期:这算不算“杯具”?

  下一篇:第10期:车床上的舞蹈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