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野外局部冻伤应急处理

野外局部冻伤应急处理

  复温是救治基本手段。首先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衣服、鞋袜等同肢体冻结者勿用火烘烤,应用温水(40摄氏度左右)融化后脱下或剪掉。然后用38~40摄氏度温水浸泡伤肢或浸浴全身,水温要稳定,使局部在20分钟、全身在半小时内复温。到肢体红润,皮温达36摄氏度左右为宜。对呼吸心跳骤停者,施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引起非冻结性冷伤的主要原因和症状

  原因:
  
  由10摄氏度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冻疮、战壕足、浸渍足。暴露在冰点以下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血管发生收缩,血流缓慢,影响细胞代谢。当局部得常温后,血管扩张、充血、有渗液。

  症状:
  
  非冻结性冷伤出现的症状如下:首先足、手和耳部红肿,伴痒感或刺痛,有水泡,合并感染后糜烂或溃疡。

  如何诊断冻疮

  冻疮是一种发生于寒冷季节的末梢部位皮肤局限性郁血性红斑性疾病。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空气中,及患者末梢策循环障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诊断:

  1、发病季节  本病常发生于初冬、早春季节,多见于妇女、儿童及缺少活动和肢体末梢循环较差者。

  2、临床表现

  (1)好发于手足背、足跟、指趾、耳廓及鼻尖等处。

  (2)损害大小不一,初起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双缓慢恢复。严重者可有水郊,破后形成溃疡。自觉局部肿胀,冰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

(实习编辑:朱文斌)

2007-11-15 01:19:00浏览1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