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洗胃术

  洗胃术即洗胃法,是指将一定成分的液体灌入胃腔内,混和胃内容物后再抽出,如此反复多次。其目的是为了清除胃内未被吸收的毒物或清洁胃腔,为胃部手术、检查作准备。对于急性中毒如吞服有机磷、无机磷、生物碱、巴比要类药物等,洗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抢救措施。洗胃术有催吐洗胃术、胃管洗胃术、剖腹胃造口洗胃术3种。这里重点介绍前两种洗胃方法。

  -、催吐洗胃术

   呕吐是人体排除胃内毒物的本能自卫反应。因催吐洗胃术简便易行,对于服毒物不久,且意识清醒的急性中毒患者(除外服腐蚀性毒物、石油制品及食道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等)是一种现场抢救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

  (一)适应证

  1、意识清醒、具有呕吐反射,且能合作配合的急性中毒者,应首先鼓励口服洗胃。

  2、口服毒物时间不久,2h以内效果最好。

  3、在现场自救无胃管时。

  (二)禁忌证

  1、意识障碍者。

  2.抽搐、惊厥未控制之前。

  3、病人不合作,拒绝饮水者。

  4、服腐蚀性毒物及石油制品等急性中毒者。

  5、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主动脉瘤、食管静脉曲张等。

  6、孕妇及老年人。

  (三)方法

  1、首先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具体说明要求和方法,以取得配合,有利于操作顺利进行。

  2、患者取坐位,频繁口服大量洗胃液约400~700ml,至患者感胀饱为度。

  3、随即取压舌板或竹筷子(均用纱布包裹)刺激患者咽后壁,即可引起反射性呕吐,排出洗胃液或胃内容物。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排出的洗胃液清晰无味为止。

  (四)注意事项

  1、催吐洗胃后,要立即送往附近大医院,酌情施行插胃管洗胃术。

  2、催吐洗胃要当心误吸,因剧烈呕吐可能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要注意饮入量与吐出量大致相等。

  二、胃管洗胃术

  胃管洗胃术就是将胃管从鼻腔或口腔插入经食管到达胃内,先吸出毒物后注入洗胃液,并将胃内容物排出,以达到消除毒物的目的。口服毒物的患者有条件时应尽早插胃管洗胃,不要受时间限制。对服大量毒物在4~6h之内者,因排毒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故应首选此种洗胃方法。有人主张即使服毒超过6h也要洗胃。

  (—)适应证

  1、催吐洗胃法无效或有意识障碍、不合作者。

  2、需留取胃液标本送毒物分析者应首选胃管洗胃术。

  3、凡口服毒物中毒、无禁忌证者均应采用胃管洗胃术。

  (二)禁忌证

  1、强酸、强碱及其他对消化道有明显腐蚀作用的毒物中毒。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主动脉瘤、严重心脏疾病等患者。

  3、中毒诱发惊厥未控制者。

  4、乙醇中毒,因呕吐反射亢进,插胃管时容易发生误吸,所以慎用胃管洗胃术。

  (三)方法

  1、器械准备 治疗盘内各有漏斗形洗胃管、镊子、石蜡油、纱布、弯盘、棉签、压舌板、开口器、1%麻黄碱滴鼻液、听诊器等,量杯内盛有洗胃液。

  2、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中毒较重者取左侧卧位。胸前垫以防水布,有活动假牙应取下,盛水桶放于患者头部床下,弯盘放于病人的口角处。

  3、将消毒的胃管前端涂石蜡油后左手用纱布捏着胃管,右手用纱布裹住胃管5~6cm处,自鼻腔或口腔缓缓插入。当胃管插入10~15cm(咽喉部)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轻轻将胃管推进。如患者呈昏迷状态,则应轻轻拾起其头部,使咽喉部弧度增大,轻快地把胃管插入。当插到45cm左右时,胃管进入胃内(插入长度以45~55cm为宜,约前额发际到剑突的距离)。

  4、有意识障碍,则可用开口器撑开上下牙列,徐徐地送入胃管,切不可勉强用力。

  5、在插入胃管过程中如遇病人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钳,应立即拔出胃管,休息片刻后再插,避免误入气管。

  6、为证实胃管已进入胃内,可采用一边用注射器快速将空气注入胃管,一边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泡响声,即可确定胃管已在胃腔内。

  7、洗胃时,先将漏斗放置低于胃的位置,挤压橡皮球,抽尽胃内容物,必要时取标本送验。

  8、再举漏斗高过头部30~50cm,每次将洗胃液慢慢倒入漏斗约300~500ml。当漏斗内尚余少量洗胃液时,迅速将漏斗降至低于胃的部位,并倒置于盛水桶,利用虹吸作用排出胃内灌洗液。若引流不畅时,再挤压橡皮球吸引,并再次高举漏斗注入溶液。这样反复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9、洗胃完毕,可根据病情从胃管内注入解毒剂、活性炭、导泻药等,然后反折胃管后迅速拔出,以防管内液体误入气管。

  (四)常用的洗胃液

   洗胃液的温度一般为35~38℃,温度过高可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而促使毒物吸收。用量一般为2000~4 000ml。

  1、温水或者生理盐水 对毒物性质不明的急性中毒者,应抽出胃内容物送检验,洗胃液选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待毒物性质确定后,再采用对抗剂洗胃。

  2、碳酸氢钠溶液 一般用2%~4%的溶液洗胃,常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能度其分解失去毒性。但敌百虫中毒时禁用,因敌百虫在碱性环境中能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砷(砒霜)中毒也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3、高锰酸钾溶液 为强氧化剂,一般用1:2000~1:5000的浓度,常用于急性巴比妥类药物、阿托品及毒蕈中毒的洗胃液。但有机磷农药对硫磷(1605)中毒时,不宜用高锰酸钾,因能使其氧化成毒性更强的对氧磷(1600)。

  4、茶叶水 含有丰富鞣酸,具有沉淀重金属及生物碱等毒物的作用,且来源容易。

  (五)注意事项

  1、洗胃多是在危急情况下的急救措施,急救人员必须迅速、准确、轻柔、敏捷的操作来完成洗胃的全过程,以尽最大努力来抢救病人生命。

  2、在洗胃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病人感觉腹痛、流出血性灌洗液或出现休克现象,应立即停止洗胃。

  3、要注意每次灌入量与吸出量的基本平衡。每次灌入量不宜超过500m1。灌入量过多可引起急性胃扩张,使胃内压上升,增加毒物吸收。

  4、凡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者,应先作CPR,再行洗胃术。洗胃前应检查生命体征,如有缺氧或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应先吸取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再行胃管洗胃术。

  5、口服毒物时间过长(超过6h以上者),可酌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63
2007-09-12 14:16:00浏览501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可以包括哪几种
抑郁症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饮食调整等。该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1、药物治疗这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主要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等,还有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这些药物能有效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睡眠和食欲等。但是具体的用药应该遵医嘱选择。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等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手段。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人际心理治疗则聚焦于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帮助患者处理人际冲突、角色转变等问题,增强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3、物理治疗电休克治疗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是较为常见的物理治疗方式。电休克治疗通过在大脑中诱发短暂的癫痫发作来调节神经功能,对严重抑郁的患者效果显著。重复经颅磁刺激则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细胞的活动,改善抑郁症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4、运动疗法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有助于改善情绪,减轻抑郁症状。如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像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长期坚持能有效提升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5、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抑郁症治疗有一定辅助作用。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如深海鱼类、坚果等,以及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香蕉等,有助于维持大脑正常的神经功能,对改善情绪可能有一定帮助。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式,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同时积极配合心理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出现症状波动或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抑郁症精神恍惚
通常情况下,抑郁症精神恍惚可能是因为心理因素、睡眠不足、药物因素、精神病、脑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1、心理因素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精神恍惚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2、睡眠不足如果患者长时间熬夜,导致睡眠不足,可能会引起大脑疲劳,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3、药物因素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导致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4、精神病精神病主要是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精神恍惚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氯丙嗪片、氟哌啶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脑血管疾病如果患者存在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可能会导致脑组织受损,从而引起精神恍惚的情况,同时还会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同时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