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十年临床呕心沥血 拔剑出鞘声名远扬
1972年,毛主席提出“西医要学中医、走中西医相结合的道路,创造新医学新医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部队办起了学习班,田时雨教授也师从我国“中医泰斗--邓铁涛”,在中医药大学开始学中医。
部队最常见的病种是“三痛一迷糊”,即头痛、胃痛、腰腿痛和头昏。在日常临床中,田时雨教授发现一些病症用西医的方法疗效不错,但一些顽固性疾病,如偏头痛、眩晕等,西医治疗就有所欠缺。实践方能出真知,在对中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临床实习后,田时雨教授决定将“头痛”、“头晕”作为攻克目标,与中医科陈宝田教授提出一项科研计划--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对“头痛病”进行治疗。
为了攻克中西医结合治头疼的难关,头痛病人就诊时,田时雨就同陈宝田,两人面对面,田时雨用西医的方法、陈宝田用中医的方法同时对病人进行诊断。然后,再共同商定出一个处方,对病人施治。并且根据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对药方进行加减或变更。通过对几百例病人用药的跟踪调查,经过对比研究淤血型、风寒型、风热型、痰湿型、肝肾阴虚型病人,得出结论:头疼患者多数以淤血型病人为主。“病久必有淤,通则不疼,不通则疼。”田教授根据淤血型、风寒型、风热型等患者所占比重,形成了一个治疗“偏头痛”非常有效的方剂--“正天丸”。1985年,中成药“正天丸”正式由南方制药厂生产,作为治疗头痛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畅销国内外。
针对“头昏”病人的治疗,则是“三堂会审”,即由王德敏(耳鼻喉科)、陈宝田和田时雨一起出诊,最后拟出验方“镇眩汤”,效果也非常理想。
田时雨教授从事神经病学的教学、医疗、科研工作50余年,对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中风、偏头痛、痴呆、癫痫、震颤性麻痹等均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重视在临床上的实践研究。只有通过临床研究,方能获取第一手资料,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正是本着这样的研制原则,由田时雨教授主持研制成的正天丸、雷公丸、补阳还五丹、镇眩汤等成了百姓非常受欢迎的药品。在39健康网举行的年度药品评选--“百姓最受欢迎的十大药品”中,正天丸连续两年赫然在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医生涯零投诉
1956年,田教授开始学医,在近50年的从医生涯中,田教授始终牢记毛主席“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谆谆教导,把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医生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心怀患者,孜孜以求。
田教授说:“作为医生,必须全心全意服务患者,患者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患者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时刻牢记着这样的信念,并在实践中践行着,田教授和患者心连着心,肩并着肩携手前行。说道动情处,田教授忍不住向小编讲起了很久前的一段难忘经历:一名外地患者曾患有原发性震颤,多日受其折磨苦不堪言。于是慕名来到田教授处诊治,细心诊断后,田教授为患者开了一个礼拜的心得安,仅仅花去几块钱,病情就好转。
一个礼拜后,患者无比兴奋地来到田教授处,称自己病已治愈,对田教授的大恩大德感激涕零的同时,更被其精湛的医术深深折服。说道此处,田教授颇为兴奋,得到患者这样的评价让他倍感兴奋。“开这种药疗效好,价钱低,开100片患者可以吃一个月,也只需要几元钱而已。”对患者而言,花最少的钱,治好了病,身心皆乐;对医生而言,处处为患者着想,省钱、利于治疗,医患二者便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形成了一种默契。
在小编和田老教授聊天的过程中,看的出来,老教授对于医患关系是非常看重的,说道医患关系时,老教授会显得非常激动。对于现在横行的医药代表,老教授深恶痛绝,“做人做事要凭良心,作为医生,一定要恪尽职守,处处为患者着想,有些药能治好病则推荐给患者;有些药用处不大的就不要为了自己利益而卖给患者。一定要凭良心做事。”
回顾从医生涯近五十余年,田教授动情地声称:“作为医生,要讲究感情二字。”田教授视患者亲如家人,用药上始终坚持不开大处方,更不会开超过七天的药,力求以疗效好、价钱低的药治病,节约病人药费。正因为如此,田教授从业生涯从未遭遇患者投诉过,这一点也让他颇为自豪。
下页导读:叶剑英元帅、普通百姓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