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
根据王健的总结。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初步研究阶段,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阶段。
对于中药的研究吕维柏进行了总结,如张仕满等在1988年筛选了27种清热解毒中草药,发现11种(紫花地丁、夏枯草、金银花、紫草、淫羊藿等)有抑制HIV活性作用;罗士德等在700种中药中,发现141种有抑制HIV活性作用(桑白皮,巴豆、漏芦等);但都没有做酶类的筛选实验。渡边发现小柴胡汤有抗逆转录酶作用,其抑制率90%。徐宏喜等进行了酶类的中药筛选试验,发现黄连、云芝多糖、紫草、丹参、五味子、黄芩(黄芩甙、黄芩甙元)等22种中草药有抗逆转录酶作用;知母、羊藿、白花蛇舌草、黄柏、桔梗、乌梅、石榴皮、鸦胆子、槐树、蒲公英和诃子肉以及射干、牡丹皮共19种中草药有抗蛋白酶作用。而中医药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是肯定的。中医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系统正规地介入艾滋病的治疗,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探讨中医药对HIV感染的治疗作用和意义。中医药在艾滋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国内外用中药治疗艾滋病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除继续筛选抗病毒中药外,应将治疗研究的重点放在增强免疫力上,扬长避短,针对整体患者,辨证论治,从临床人手,从众多有效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草药中深入研究,并确切掌握增强此类免疫功能的药物,和病毒抑制剂相结合,组成强有力的复方免疫增强剂,必能对艾滋病起到良好的综合治疗作用。目前中医治疗艾滋病主要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艾滋病中医药治疗试点项目、部分在研的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科研项目、艾滋病中药新药的研发以及个案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中药制剂唐草片获得SFDA的批准,可以用于艾滋病的辅助治疗。艾滋病的中医中药研究任重而道远。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机遇
由于HAART的局限性,服药的长期性、药物的毒性、耐药性,以及免疫功能不能完全重建性,所以仅仅依靠抗病毒疗法很难实现HIV感染者长期稳定和最终根除病毒及感染细胞的目的。希望能通过联合使用各种免疫调节剂,在现有治疗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使病情得以长期稳定。体外的研究表明,IL-2可以恢复艾滋病患者缺陷的NK细胞免疫活性和针对CMV的特异性细胞毒细胞免疫,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有些研究证明,在每两个月一次,每次5天一疗程,每天1 200万到1 800万国际单位IL一的连续静脉滴注的治疗下,取得了切实的治疗效果,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持续升高,同对C瑰细胞没有影响。干扰素一a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它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抗病毒作用。治疗性疫苗在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研究中,已经显示能够诱导产生针对已经建立起的感染的新的免疫反应。在对SIV感染的恒河猴皮肤注射SIV DNA疫苗,并同时结合抗病毒治疗,治疗持续3周时间,停药后观察发现疫苗组的猴子可以将病毒载量控制在200以下,而单独抗病毒治疗组的猴子则没有这个能力。这提示在临床上对于接受HAART治疗的病人,也可以用疫苗诱发产生针对HI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而这种免疫调节的措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机遇。从治疗学角度看,免疫疗法是对自然医学的一种回归,它重新认识和评价了机体免疫系统在抗HIV感染和AIDS发生中的作用。这一点正好与中医的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不谋而合。中医从一开始治疗艾滋病就强调HIV感染过程中HIV(邪)和机体免疫系统(正)之间的辩证关系,重视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整,通过调节机体抗病防卫机制,以达到抗HIV感染和清除病毒的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这一过程的干预是多方面的,机制主要包括对细胞免疫的调节,对细胞因子的调节。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治疗AIDS病人应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应用扶正祛邪治则以达到“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治疗目的。基于上述特点,中药除了自己独特的可以减轻机会性感染症状、毒性小,或者减轻HAART的毒性外,还可以用于那些免疫功能不能重建的患者,通过刺激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达到提高CD4的目的。另外,我们也通过非对照的临床研究显示,某些中药在HAART间断的过程中,对间断期病毒的反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维持间断期的免疫功能。也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研究的空间。
副主任医师
陕西省中医医院 皮肤性病科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皮肤病与性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
主任医师
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 皮肤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