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的改制探索引起广泛关注。北京大学教授刘国恩认为,“武侯模式”堪称“公立医院改革的小岗村”,其意义远远超过“神木模式”。
据报道,武侯区人民医院在引进民间资本后,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院长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坚持正确办院方向的前提下,拥有充分的人事、经营、分配权。2008年,医院业务总收入达9176万元,利润为3071万元,职工人均创收近30万元。其中,医院上缴政府的利润达1500多万元。
有人怀疑:这家医院是不是和很多民营医院一样,靠滥检查、多卖药获取高额利润?请看一组数据:2008年,门诊病人次均费用为119元,住院病人次均费用2336元,较成都市级医疗机构平均水平分别低22%和62%。药品占业务收入比例为2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43%。这说明,医院不是靠过度医疗赚钱的。
那么,武侯区人民医院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生产力,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在医院的总收入中,人力成本支出超过30%,远远高于其他医院。在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下,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提升。与此同时,医院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连一包棉签、一瓶消毒液也不放过。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医院拥有独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
“武侯模式”给人的最大启示是:一个科学管理的医院,肯定是不会亏损的。尽管现行的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低于成本,但总体上仍是有利润的。公立医院之所以亏损,问题主要出在体制机制上。
近年来,我国很多公立医院都是“表面风光,内心空虚”。一家医院每年的毛收入动辄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但实际上,利润率并不高,少数略有盈利和维持平衡,多数深陷债务和亏损泥潭。据统计,2006年,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的亏损面和亏损额均在扩大,共有820家医院亏损额大于1000万元,其中46家医院亏损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另有16家医院亏损额大于1亿元。这一年,全国公立医院的平均负债率为27.6%,不少医院负债率高于50%,还有2%的医疗机构资不抵债。 另一项统计显示,2007年,北京市直属医院在不含财政补助的情况下,有85%的医院都亏损;含财政补助的情况下,亏损率仍为55%。
我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90%以上,拥有巨大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具有绝对的垄断优势,既不愁病人,又不需纳税,还享受政府补贴,为什么竟然会亏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绝对是一个悖论。
有人说,公立医院很多医疗收费低于成本,例如麻醉、挂号诊疗费和住院床位护理费均是“赔钱生意”,特级护理费价格仅是成本的5%左右。的确,这是事实。但是,这并不足以构成全面亏损的理由。例如,药品加成15%是不赔本的,大型医疗器械检查项目也是利润颇丰。总体来看,亏损项目是少数,盈利项目是多数,绝大多数病人都能给医院带来利润。
那么,公立医院到底亏在哪里?第一,人的潜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人均创造利润太低,多人一岗、人浮于事现象突出;第二,成本控制不力,“跑冒滴漏”严重,很多院长是“财务盲”、“管理盲”,医院到处“漏财”,居然浑然不知,致使一些耗材的招标价居然比市场零售价还高;第三,医院超越经济承受能力,大规模投资或贷款盖楼建房、购买高端设备,背上沉重债务。从根本上说,公立医院亏损的根源在于体制僵化、管理落后、监管不力,类似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因此,公立医院再不改革,必然会走向全面亏损的危险境地。
纵观历史,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新医改方案提出,落实公立医院补助政策。应该说,加大政府投入,如同“输血”,只是缓解症状。公立医院要想真正走出困境,必须从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入手,增强“造血”功能,这才是治本之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政府不可能把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包办下来。因此,必须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公立医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催生体制机制改革。其实,资本无善恶,关键在于如何约束和引导。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私人资本,其天性都是要追求利润,而不是排斥利润。但是,追求利润和保持公益并不矛盾。因为,真正的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法治经济、诚信经济,它绝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
(实习编辑:余凤霞)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