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曾有一篇《慈母割肝救子,医生含泪手术》的报道感动了无数读者,人们感慨母爱的伟大。现在,滨城又有一位80后的儿子,义无反顾地做出捐出自己大半个肝来挽救危在旦夕母亲的决定,着实令人感动。
3年前萌生为母捐肝念头
昨天,在大医附属二院器官移植病房,53岁的母亲高丽泪眼 ,病床边28岁的儿子常津铭一直握着妈妈的手,好似生怕妈妈消失一般。据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立明介绍,三年前,高丽出现黄疸、肝功能不全的症状,后逐渐转为肝硬化。内科治疗不见好转,目前已到了肝硬化中末期,肝脏已经失去了代偿功能,绝大部分肝细胞出现障碍。目前的治疗办法只有实施肝移植手术。
其实,早在2006年,在母亲患病中期,儿子常津铭就从网上查到关于肝脏移植手术的资料,但没想到母亲的病真的发展到这一步。当看着往日的漂亮妈妈皮肤黑黄,人也越发消瘦,儿子的心里难受极了。他安慰母亲:“老妈,你放心,需要换肝我一定给你。”当时,妈妈愣住了:“儿啊,你胡说什么,妈都这么大年纪了,你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不行,老妈,我能救你而不救,我会遗憾一辈子的!”
2004年母亲不能工作,而父亲待岗在家打打零工,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儿子的工资维持生计。因为妈妈患病,身材高大、帅气的儿子为照顾母亲,维持生计,一直没有谈女朋友,更不奢望谈婚论嫁之事。
今年4月初,常津铭在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节目中看到过大医附属二院器官移植中心王立明主任为一对母子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报道后,他领着妈妈走进该中心。在来之前,爸爸、姑姑、姨妈们都不同意常津铭捐肝,一家人为此还伤了和气,但一家人还是没能拗得过常津铭。常津铭的理由是:父母就一个,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只要自己能做,就要尽力做。听到儿子一席话,平日在儿子面前略显威严的父亲背过身去,泪水夺眶而出,而姑姑、姨妈们则泣不成声。
医生承受心理压力做抉择
看到儿子要为母亲捐肝,王立明主任犹豫了而对于活体肝移植来讲,供体必须是三代以上的血缘关系、身体健康、自愿捐献,并经医学鉴定指标符合。这种亲属间的捐献可谓少之又少。
虽然目前这类手术的成功率已高达95%,供体的风险几率在3‰,但手术中的风险是任何人无法预知的,一旦出现意外,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儿子捐了,妈妈没救过来;第二种是妈妈救活了,儿子却没有了,这种情况即使妈妈活着,也会有负疚感;第三种是两人都没救活,这是最难接受的。面对这三种风险,医生难以做出抉择。王立明主任只好让儿子先抽血化验,如果和母亲的指标不符合,就推托过去了。可化验结果出来了,儿子和母亲的指标非常符合,儿子更加坚定了为母捐肝。
按常规分析,儿子年轻、身体好,肝脏可以很快再生,而母亲也得救了,这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但这要建立在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必须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医生和家属双方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做出了选择:医院总动员数个科室,四五十名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为这对母子的肝移植手术做准备,近日择期手术。
没有比救母亲更大的事了
昨天中午,作为大连造船厂一名吊车司机的常津铭从单位赶到医院后,就一直守护在妈妈病床边,而父亲却在走廊里不停地踱着步。父亲对记者说,他至今还没想好儿子捐肝的事,他害怕一旦不成功,老婆和儿子都搭进去了。但儿子这么执着,他也只能顺其自然了。但无论怎样,他和妻子都觉得有这样一个儿子真是老天的恩赐。
当记者问及常津铭的想法时,他说,他下这个决心的确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但自己年轻,身体还能恢复。他告诉记者,挽救妈妈的生命是他最大的事。
母亲高丽透露,肝移植手术的费用高达40万元,至今儿子每天还在坚持上班。自从决定捐肝后,儿子四处为母亲手术筹钱。她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儿子了,为了她,儿子对象不谈,钱也不舍得花。说到这儿,母亲和儿子抱头痛哭。在场的人都被此情所感动。真心希望这对母子的手术能成功,希望这家人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责任编辑:郎成林)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