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后,“黑救护车”到底黑在哪里?
“黑”在要天价。“黑救护车”盘踞在各正规医院门口,甚至长期停在医院内,或者堂而皇之地停在住院楼、门急诊楼前,寻找各种可能存在的生意,以高于数倍普通救护车的价格,明目张胆地漫天要价,而且在医院往往属于“垄断性质”,在毫无选择和谈价余地的情况下,“病急乱投医”的患者家属,就可能被天价“黑救护车”坑骗。
“黑”在拉客源。部分“黑救护车”外面神似正规的120救护车,遇到车祸伤等普通伤情的情况下,往往会有人在正宗120救护车前到达。他们常常像嗜血的蚂蟥一样蜂拥而上,拉人费用高不说,这些“黑救护车”还常常与坑蒙拐骗的私立医院勾结在一起,拉到指定的医院,接受黑医院的各种好处和回扣,而这些医院往往缺少一定的急诊救治基础,一旦遇到稍微严重的患者,他们就会毫不留情地将其拉到公立医院。这种情况,在当下不少县级医院已成为一种生意,着实需要引起重视。
“黑”在无保证。转运患者一般病情危急,本身承受能力已到极限,在转运过程中突发意外的可能性也将很大。但是在“黑救护车”上配备的急救药品和相关设备简陋,负责的医护人员很多并不专业,在很多时候,甚至没有相应的药品、设备和陪车转运人员,患者在这样的车上颠簸,很容易诱发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安全。
“黑”在讨理难。在不少地方,黑救护车横行市场,抢地盘、乱收费,甚至相互之间血拼,趁人之危收黑钱,并且抢占外地转运,设置如“人死不负责”的“免责条款”。这已经成为多地急救和病人转运服务领域中的突出问题,给患者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威胁。在2017年9月,曾曝出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治疗不佳的王某,因拒绝“黑救护车”的转运,被威胁、恐吓,致使转院受阻突然死亡的新闻。搭上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救护车”,遇到问题讨个说法难也是必然的。
解决“黑救护车”问题,不能仅限于打击!
“黑救护车”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患者及家属为什么会选择昂贵且没有保证的“黑救护车”?这是因为在当下很多医院,由于急诊急救资源的短缺,除了在域内转运和急诊拉运患者外,外转患者的车辆和人员有很大的限制,难以有充足的物力和人力外转患者。
2018年官方发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每5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至少有1辆急救指挥车,这在很多地方是不达标,甚至远远不够的。
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黑救护车”应运而生,这是其存在的根基。因此,仅靠打击肯定不能铲除“黑救护车”,还需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首先,要增加对120救护及各家医院急诊急救资源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不管是120救护车,还是医护人员配备,都应当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改善如今基础能力薄弱的局面。其次,可以从各地先期的探索中,总结经验,进行探索。
从2016年5月1日开始,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救护车打表计费的城市。救护车使用费计价方式将从“往返全程计价”改为“按载客里程计价”。
2018年,上海市“120”调度中心专门开通了“962120”康复出院专线,单独受理和调派送回家专用车辆,在业务受理与车辆调度上实现了与急救业务的剥离。
2018年8月,南京正式启动了非急救患者转运社会化服务工作,非急救转运公司按120急救中心标准建立了24小时调度中心,并开通了非急救患者转运呼叫专线“962120”。
常熟市、张家港市等地也实施了市场化运作非急救转运服务。而苏州市急救中心120急救调度实现了分级化,非急救转运可网约“专车”。
因此,避免高价“黑救护车”出现,仅靠打击远远不够,只有系统规划、对症下药、综合施治,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顽疾,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