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门诊率接近世界平均值,但是住院率高于世界平均值较多。今年1月1号,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布的一项关于全球门诊率、住院率和医疗耗费的研究报告披露了这一数据。
报告称,2016年,全球门诊利用率为人均5.42次就诊,中国为人均5.17次就诊(日本人均15.24次,韩国人均7.24次,美国人均5.65次);全球住院利用率为人均0.10次入院,中国为人均0.14次入院(日本人均0.1次,韩国人均0.17次,美国人均0.11次)。
在门诊和住院的医疗耗费上,2016年,全球门诊费用从2美元/次到478美元/次不等,全球住院费用从87美元/次到22543美元/次不等。其中,中国的门诊花费与日本、韩国等亚太发达国家较接近,为平均59美元/次(日本76美元/次,韩国50美元/次,美国为478美元/次),但住院花费较发达国家少,为平均1609美元/次(日本10335美元/次,韩国5878美元/次,美国为22543美元/次)。
30年里门诊率有波动,住院率稳步提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史维度来看,1990年到2006年,中国的门诊率并不是一直稳步提升。从1990年到1995年,门诊率有较大幅度下降(1990年3.21次、1995年1.91次),从1995年到2000年增幅也较小,2010年后增长较快(2000年2.12次,2005年2.49次,2010年3.01次,2016年5.17次)。
而中国的住院率在1990年到1995年保持稳定,都是人均0.03次,之后也稳步增长(2000年0.04次,2005年0.05次,2010年0.08次,2016年0.14次)。
《柳叶刀》的数据和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的门诊和住院人次和增长率大致吻合。国家卫计委的报告显示,2003年到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就诊率次数由3.07次增加到5.62次,增长了82.4%,住院率由4.69%增加到15.3%,增长226.2%。
2012年发表的《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显示,2011年,中国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年均就诊4.6次,每百居民住院11.3人,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8.5%,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0.3天。
2018年发表的《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则显示,2017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9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1.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5亿人次(增长3.2%)。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4436万人,比上年增加1708万人(增长7.5%),年住院率为17.6%。
中国为什么住院率高?
为什么中国在门诊率和世界平均水平持平的情况下,住院率却高出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不少?
《柳叶刀》分析,有多种因素会提高利用率,并认为,在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土耳其等国家,利用率的提高和政府扩大门诊和住院覆盖率的医疗政策有关。但是在另外一些地方,情况则不一定如此,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一些国家,在全民健康覆盖率(UHC)指数得分较低的情况下,其门诊和住院服务量增长的大部分来自人口增长而非利用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中国门诊和住院费用的差别和其他国家相比有有较大出入,也应是影响门诊率和住院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按照研究披露的数据,中国的门诊率和住院率在2010年前后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应该是全民医保以后,就医需求大量释放。”国家医保局副处长段政明在2017年接受“医学界”采访时时表示,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医保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促使居民服务利用增速回升。“此外,也与医保报销政策和分级诊疗有关。”
上海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经济学博士许永国则认为,“这几年国人急重病需要住院的人数上升,医保报销提高导致患者住院需求上升。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医生诱导患者小病住院。”
长期关注医改的专家徐毓才表示,“近年来,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医院规模不断扩张,但是财政投入又相对不足。而且,随着药品零差率的推行,医疗服务价格没有根本理顺,医院运营艰难,为了生存,很多医院就把一些不该收入院的患者收进去了。”
一位医疗集团董事长则提出另一个原因,在我国,预防性的措施不多,且无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导致本应门诊服务解决的问题变成了住院服务。
此外,对于逐年递增的住院率,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教授还提到了另外一个原因:“挂床,套取医保资金。”
2018年11月,央视就曾曝光沈阳一家医院通过假诊断和假病人,套取医保资金。这些“病人”往往不做任何检查,就被安排住院。
住院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徐毓才看来,强基层、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措施。“增加财政投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让医院医生可以通过医疗服务谋求生存和发展都是有效的应对之策。”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