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第一届中国县域医疗峰会暨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成立大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作了《互联网+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题演讲,阐明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提升县域医院服务能力的一个新突破口。
顾雪非指出,推进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当前医改的重中之重,而实现大病不出县,90%的治疗控制在县域,这是分级诊疗实现的重要目标。
关于“互联网+”在医改中有什么作用?顾雪非提出了三点: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有助于提高效率,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服务质量;
线下+线上服务,医生、医疗机构协同,从点到线、连续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提高临床质量;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医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医学模式变革。
互联网+优化医疗服务效率
互联网+可以从效率、质量、可及性、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提高卫生系统绩效,助力医改。
利用移动APP整合健康管理、自诊与用药、挂号导诊、候诊、检查诊断、治疗、缴费取药、慢病及康复管理,医疗服务效率大增。
而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一体化、连续化的服务体验,最终能够改善医疗健康的服务质量。
互联网+ 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一旦建立,将积极推进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院医生专业水平,让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权威专家的诊疗服务。
线下+线上让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更多人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机构却是门可罗雀。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一份电子病历,能让偏远地区的患者足不出县享受到大城市三甲医院专家远程指导。
“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利于拓展服务半径、充分盘活社会医疗资源,让基本医疗“普遍可及”,提高县域医院临床质量,推动形成“基层首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格局。
在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流程方面,顾雪非以目前在“互联网+医疗健康”实践方面具有较多实际经验的39互联网医院服务流程为例,介绍了包括39互联网医院对名医大专家和基层医院通过精准分诊、预约和导流优化的流程体系,从而达到对医疗数据的整理、链接、形成结构化,最终整合的医疗级远程诊疗平台。
大数据、人工智能催生的互联网医院
在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已跨入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也已开启大数据的起航之旅。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7处提及“互联网+”,推进互联网+写进了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而今年两会上,多位科技大咖就健康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应用提出建议。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以医疗为中心的模式将逐步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要形成这样一个覆盖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连续化服务的模式,必须要有互联网的支撑。
互联网短期来说能够推动医改,长期来说将影响医学的模式。
顾雪非强调,互联网医院是依托实体医院,提供合法合规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机构,主要针对特种病种(以慢病为主),特定人群(复诊病人)开展特定范围的签约式网上诊疗服务。
最后,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支付问题,他提到了贵州省已制定了远程医疗服务价格表,这也是我国探索未来医保支付方式和模式走出的第一步。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