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东单三条协和礼堂,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主办,中美健康峰会、搜狐健康协办,迈德同信(武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年中美医生领袖论坛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医院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生的神圣与普通”、“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互联网如何助力医生品牌建设”、“基层医生在健康管理中的角色壁垒”等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实质就是救死扶伤。
2017年中美医生领袖论坛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初心在当下,不是被遮盖,就是被扭曲,甚至被淡忘。我们看到一组矛盾的数据,据协和公卫学院2016年第三方独立调查数据显示,医生认为医疗价格并没有充分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另外一方面有1/4的医生还在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医疗费用;87%的医生已经决定不让自己的子女从事医疗行业,但67.5%的医生表示愿意继续为患者做随访工作。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利己,一个是利他,在每一个医生的脑海里,激烈的碰撞着。
利己是医生这个职业所获得的受益,利他是医生这个职业对别人的帮助。但是在这个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年代,这两者始终在医生心中纠结。市场经济无形的手,和职业的道德情操如何有机的衔接,成为一个问题。
中医经典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体,都是被两种对立的力量所推动着的。医生的追求也是如此,既有精神追求,也有物质追求,两者对立统一。过度的精神追求会无法持续,过度的物质追求会失去尊严,如何对立统一?如何阴阳平衡?如何做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医生,让医生有价值又有尊严?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刘远立教授在他的开场演讲中谈到,什么是医生的圣神和普通?
他认为,医生职业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医生群体社会责任重、服务内容广、成才周期长、职业风险高、知识更新快。正所谓生命无小事,人命大过天,医生的工作结果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活存续与否,这势必会导致在医生肩上压付巨大的压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很多人认为医生所提供的服务仅仅只有医疗本身也是一种误解,首先医疗本身就是一种包含了多项因素的服务,除了技术之外,还要兼顾接待患者的环境,对患者焦虑心情的安慰和关怀等等;而且这样的服务也不是谁想提供就可以提供的,要成为一名医生,需要的成才周期之漫长,是远远超出别的职业的,而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个合格的好医生基本上要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如此巨大的教育成本付出之后,在面对突发的高传染类疾病下、高暴露环境工作的风险下,医生群体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面临高风险。这些就已经决定了医生这个职业,不能被认同为其他别的职业,相对而言更为神圣。
但这个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他们在脱离工作环境中之后,亦是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的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正常人的种种需求,更需要大家设身处地的去尝试理解和尊重。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杰、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袁钟、美国芝加哥神经内科医生汪策也将共同探讨,如何让医生拥有自我价值的获得感,如何帮助医生去寻找正确衔接的方法。
与会专家均认为,除了医生本身工作所带来的救死扶伤外,科普是另外一种能体现医生价值的有效手段。专家认为,科普即慈善,医生即便24小时连轴转,也不可能把病人看完,只有通过科普宣传,把防病知识传递给公众,才能让更多人获益;做科普光有医学知识还不够,要学会从听众的角度考虑,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传递科学理念;应该寻找更多优秀的传播产品,来助力医生科普。在互联网医学科普实践中,肠内肠外营养科主任陈伟、妇产科教授万希润,301医院呼吸内科徐国纲、美国佐治亚州原华人医学会会长倪清,北京同仁医院验光中心眼视光医师游玉霞,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他们更希望有什么样的互联网内容产品形态,帮助他们做好科普呢?让我们听听医生们的心声。
基层医生打动患者的不是技术是人品。患者信任是基层医生的生存之根。但如何提高基层医生的技术能力,如何让基层医生做好患者身边守门人的角色,基层医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健康管理中基层医生遇到什么壁垒?都是本次大会需要谈及的问题。中国县域卫生杂志常务副总编蒋乃珺将现场对话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余学锋、九江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白生、家庭医生代表周浩、留美生物医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吴欣江,请大家一起来听听基层医生的想法,为他们匹配更精准的帮扶支持,为了更好的医疗服务体系而努力。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