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第二大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GSK)对外界宣布了一项全球性管理层重组计划。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将作出重大调整,重组并成立新的亚太地区与北美地区的业务总部——前者将着重对日本与澳大利亚的业务,后者则整合公司在加拿大、美国与波多黎各的业务。
最令人瞩目的是,GSK将成立一个新兴市场管理部门,这个新部门注重在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以及中东市场的业务开拓,原礼来公司欧洲运营总裁阿巴斯·侯赛因将加入GSK,接过这一部门的执掌权。
GSK的庞大改革计划由公司的候任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维迪提出。在一份书面声明中,维迪对外界宣布:“在未来十年内,GSK需要一个严格守律的企业战略重点,我们需要一定的变化来发展我们的业务。由此,我们团队新的调整将帮助我们更早更主动地寻求新的商业机会,以扩展全球各地的业务,并促进销售增长。”随着其上任时刻的临近,GSK的日历即将翻到维迪时代。
重任在肩 黑马逐得掌门宝座维迪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主修经济学。他于1985年成为葛兰素英国公司的员工,之后平步青云,历任葛兰素南非公司总经理、东南非区域总裁、葛兰素威康公司副总裁和市场总经理,直至葛兰素与史克合并后先后出任公司的亚太区与欧洲区总裁。
2007年,当8年前一手促成葛兰素与史克合并的首席执行官加尼耶即将退休之时,维迪加入了首席执行官的角逐。最终,维迪在这场不轻松的竞赛中笑到了最后,击败了公司内部的美国业务总裁以及全球制药业务总裁这两名更年长的竞争者。
事实上,维迪的两位对手同样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与业绩,特别是在早先公司遭遇的文迪雅不良反应危机或是在药物安全以及定价等美国政府事务中皆有上乘的表现。
不过,维迪还是赢得了一把手的宝座。在公司董事会看来,“维迪的聪明才智将他本人推到了前台”。的确,当医药行业的经营环境日趋严峻之时,维迪在其欧洲业务总裁的岗位上出色的政府事务业绩可圈可点。换言之,虽然GSK在医药界拥有最佳的产品研发线,但在文迪雅不良反应危机以及产品专利即将到期的现实面前,公司十分迫切需要一名能在逆境中开拓业务的领袖,而维迪已经用过去的工作业绩证明了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全球新兴市场的兴起令GSK垂涎三尺,而维迪在亚太与非洲地区的业务经营皆担任过要职,由他来规划这些地区的业务发展也颇为理想。
披荆斩棘 全力挺进新兴市场维迪刚刚接过帅印的GSK面对的并非太平盛世。今年第一季度,GSK利润下降14%,仿制药竞争的压力与文迪雅因不良反应问题而造成的销售颓势就是其中的最主要原因。从去年GSK发布的财务年报来看,欧美两地的销售收入虽然占据了公司总收入的绝大多数,但缓慢的增长让投资者揪心。反观其他地区的销售增长,则明显为GSK整体沉闷的业绩增添了色彩。
GSK的经营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全球医药市场的新走向。据统计,2008年美国医药市场将迎来历史性增长率低谷,欧洲五国与日本医药市场的增长同样举步维艰;而中国、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土耳其和俄罗斯这七大新兴市场却将以850亿~900亿美元的销售额和12%~13%的增长率令世人瞩目,这个增长数字将超过同期美国增长率的2倍;历来对全球医药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的七大发达国家市场全球市场份额将跌至50%,而七大初显峥嵘的新兴市场则会迅速把持25%的市场份额。面对如此巨大的机会,各大药企自然不愿意错过。
不过,对于GSK而言,未来的道路并不轻松。虽然维迪在上任前就通过改组管理层显示了其进军新兴市场的巨大决心,但GSK对新兴市场投入的细节目前依然不得而知。
事实上,大规模地进军一个新兴市场离不开在当地大规模投资并雇佣大量员工,但即将退休的首席执行官加尼耶在其任内更认同裁员、流程优化、财务控制以及提高研发效率等理念,新兴市场与其治理公司的方针明显“格格不入”。
此外,大型制药公司扩张新兴市场的最大挑战依然来自越来越艰难的价格控制。2004年,土耳其政府推出了一个针对欧洲市场药物价格的政府药品定价参照制度,该方案一经推出立刻对跨国公司的高价药物的市场增长产生了负面作用。同样,中国、巴西或印度政府也已经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政府药价控制方案,这些对维迪未来的经营蓝图而言均是不小的考验。
无论如何,新兴市场已经成为GSK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2007年,GSK在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研发中心,这表明了GSK不仅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未来主要的市场开拓地,更将全方位地利用中国的研发人力资源或是临床资源。与此同时,在过去一年的财务报表中,GSK坦诚将为这些新兴市场量身定做新的营销模式,以便更适合这些地区的经济与市场变化。
(责任编辑: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