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媒体评论

与摩罗商榷:女人岂是生育工具?

2008-03-04 10:00:00

  作者强调的一个主题是,妇女解放运动已经走火入魔,以至当今女性只知在职场上拼搏,却不愿承担为人母的角色。为此,作者给出四条建议:在受教育阶段,女性必须接受生育护理知识的培训;女性在整个妊娠期应进一步接受专门知识培训;生育后母亲至少享受三年产假;提倡至少一年的母乳喂养。

  上述四条建议似乎都在为女性考虑。但令人生出的疑问却是:生育怎么似乎就成了女性单方面的事情?若说女性要为生育接受那么多专科训练,那么,男性难道只须做爱后当现成父亲就行?如果生育后母亲至少应享受三年产假,那么对于只生一个的家庭来说,也许只需母亲耽误三年的工作时间,但随着独生子女一代婚姻期的到来,或许选择生育两个孩子会成为家庭的常态,这就意味着母亲至少必须花上六年时间在家带小孩(还不包括妊娠期),可想而知,女性的社会角色几乎将不复存在。只有最后一条具有合理的可操作性。

  生育确实是有关人类福祉的大事,由于生理构造上的不同,女性必须为生育承担更多的功能,怀孕、哺乳是男人想代替也无法代替的事情。但除此之外,一个文明社会更应提倡的却是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养育孩子的过程。欧洲国家就更多有此意识,他们允许男性休产假,主张准父亲与产妇一起体验分娩过程。我们是不是更该向这种文明看齐?

  上述论调的基本出发点似乎是要呼唤和赞美母性。但无论如何,母性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丰富的人性中本已包括母性,而非母性就代表至高无上的人性。无论女人还是男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中意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女人愿意在家做全职母亲,社会对此不应非议;同样,当一个男人愿意承担全职父亲的角色时,社会对此也不必大惊小怪。而如果一个女人愿意更多地承担社会角色,社会理应为此提供更多服务设施,而非以母性的名义将女人赶回家里。

  因此,尽管作者对女人的母性说了许多好话,但我从中读出的似乎更多是这层含义:女人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而那些好话都是用来哄女人心甘情愿地沦为这样的工具、却让男性心安理得地逃避父亲角色的借口而已。我想不清楚,这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