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2-2015)》和《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意见》等文件。
会议认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两年多以来,五项重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项目标任务能够如期完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城乡参保人数达到了12.95亿,人口覆盖率达到95%;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售价比制度实施前下降16.9%,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明显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3.2%;国家对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力度加大,数亿群众得到实惠;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及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李克强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医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无论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动解决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还是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实现到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的目标,都需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而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改革难点问题将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将集中暴露,工作难度加大。统筹谋划好“十二五”医改规划,对于巩固医改成果以及确保实现2020年的医改目标至关重要。
李克强说,制定好“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改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推动基本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不断筑强城乡居民看病就医的保障网,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打好基础。
李克强强调,医改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重大的制度创新,下一步工作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推进重点突破:一是健全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二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把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药品生产流通新秩序,理顺医药价格体系,巩固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三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搞好便民服务。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医务人员医改主力军作用,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政府卫生投入比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可持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发展和健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李克强说,县级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要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保障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居民日常就医不出县。
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卫生部负责人在会上做了汇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姚青)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