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黑药品

黑新闻:药品暴利“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2010-06-18 23:44:00

  看病难,看病贵,药价虚高,一直是我国医疗系统久治不愈的沉疴,老百姓对此诟病连连。近期,两则偶然曝光的医药事件,将药品暴利的黑幕再一次撕开。

  据媒体报道,一种出厂价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卖给患者的价格高达213元,销售利润超过1300%;而一种名为恩丹西酮的药物,其零售利润更是高达2000%。又据媒体披露: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医生每开出一支通用名为氨曲南的药品,可拿到6.5元的回扣。

  从“医生拿回扣”到“巨额利润”,再清楚不过地暴露出了药价畸高的幕后推手。

  市场无序,流通环节潜规则盛行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用这句流行语来形容当前以暴利著称的药价,尤为贴切。作为民众治疗疾病的药物,为何变成了少数人牟取暴利的工具?老百姓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医药代表无孔不入,药品回扣是公开的秘密。市场无序,导致流通环节潜规则盛行。

  山东读者王文武认为:在药品价格高得离奇的背后,有两个因素起决定作用:一个是权力,一个是金钱。为何药品价格这么高?除了“以药养医”等机制的影响之外,监管部门、医院(医生)、医药代表、药品生产商之间形成了一条利益链。

  诚如本刊读者所指出的,在这条长长的黑色利益链中,有关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医疗机构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却并不光彩的角色,药品利润被人为地分割成不同的份额,医生们只不过是最下游的一个角色而已。

  此前,媒体在追查芦笋片1300%暴利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地方物价部门与医疗机构成为药品暴利最大的推手,虚高药价的源头竟然来自有关政府部门的定价机制。

  江西读者罗瑞明认为,药品暴利的最大问题就出在指导价上。像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药监部门定出的合法价格高达136元,到了医院还可以再加价15%。这个指导价是怎么算出来的?根据是什么?

  一位在国有医药公司主管过10年销售的人士透露,我国生产的大部分西药的生产成本还不到零售价的5%。正因为指导价过高,导致了整个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甚至每降一次价,便宜药品便只有死路一条,昂贵的药品却越来越得势。

  有读者指出:招投标本应是药品价格定夺最公正的渠道。可是,在“指导价”的指导下,不少药品招标会演变成了“拍卖会”、“天价”竞价会。有媒体报道:药店里零售价仅7元钱的血塞通,经过所谓“减少药品流通成本”的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价竟然飙升到19.17元;更离谱的是,一片胃铋治的中标价,竟然是市场价的14倍……这种招标能使药价降下来吗?

  王文武说,虽然国家先后推出新医改、基本药物制度等,致力于降低群众治病费用,但实际上,当前针对某一病例的药品多达几十甚至上百种,很多药商为了占领某地市场,抑或在药品招投标中一举夺标,不惜削尖脑袋拉拢乃至贿赂药品监管部门人员以及相关医院的负责人、有关科室的主治医生等,如此,经过多层“拔毛”后,药价虚高也就不足为怪了。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陈重华算过一笔账,按医药行业的潜规则,医院所得的回扣是药品零售价的20%~25%,即使保守一点,按15%计,全国一年的药品回扣额也达450亿元之巨。

1/3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