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万人感染!古老“百日咳”再爆发,难道疫苗不管用了吗?

2024-06-21 14:14:12 39深呼吸

点击上方蓝色微信名↑↑

关注39深呼吸,看到不同寻常的医药健康深度内容

本文首发于39深呼吸公众号(shenhuxi39)

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如今卷土重来,发病高峰从婴幼儿转移到青少年及成年人。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以下简称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报告百日咳 59458例,致死13例,报告的发病数是2023年同期(2241例)的26倍。

据估计,我国2024年报告病例数,或成近37年来最多。

今年1月起,百日咳的感染病例数一直呈递增的态势。国家疾控局4月22日发布了最新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惹眼的数据再次提醒:百日咳感染并没有下降,3月份的感染人数达到27078,比上个月增加了将近一万例。

在三甲大医院里,门诊医生敏锐察觉到,百日咳变得跟从前有些不太一样了:不仅大龄患儿明显增多,而且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患者症状“不典型”,即使因频繁咳嗽就诊,很多患者也会被误当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等进行治疗。

没有及时确诊的广州杜女士(化名),已咳嗽10天,有时咳到喘不上气来,像要把肺咳出来,到三级医院就诊,“经过抽血、影像学检查后被确诊为支气管炎,但吃药两周还是没有明显好转,然后挂了呼吸内科,医生说有很多病毒就是查不出来的,让我延用此前治疗方案,继续吃阿奇霉素。我知道近期流行百日咳,就提了一嘴,没想到鼻咽拭子百日咳核酸检测结果真的阳性……”

百日咳的发病率很可能被严重低估了,因为国内尚未全面建立百日咳主动监测工作,面对这个流行趋势,临床医师应该更主动地筛选,才能把更多的百日咳感染者找出来。

传播力高于新冠,疫苗高覆盖国家百日咳飙升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因其病程长达两三个月,故称“百日咳”。

它是人类已知最具传染性的疾病之一,传染性仅略低于麻疹。相关研究显示,早期的新冠病毒传播力接近6个人,百日咳为11-17人,麻疹可达12-18人。

◎幼儿园隔壁床的小朋友百日咳后,自家孩子未能幸免,确诊百日咳。/ 图源:小红书@漂流瓶

这个疾病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尤其5岁以下儿童高发,曾是造成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直到1974年疫苗成功问世才得到有效控制。

1978年,我国首次将含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07年起逐步使用含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英文简称DTaP疫苗),2013年全部使用DTaP疫苗,3剂次百白破三联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

三十多年来,疫苗的普及让中国无数孩子避免感染百日咳,即使感染也症状较轻。80后妈妈徐苒(化名)表示,百日咳是很古老的病,“妹妹小时候得过,农村医疗条件差,也没有打疫苗的意识,而现在不同了,比较重视健康,我的两个孩子只要是国家免疫规划内的疫苗都会按时打,包括百白破疫苗在内。”

谁能想到,沉寂已久的百日咳会再次来袭,更让人意外的是,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竟然出现百日咳感染飙升:

今年1-3月,捷克相关报告数已突破3000例,是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最高。

3月27日,菲律宾卫生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菲律宾全国已报告40例百日咳死亡病例。

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希腊、丹麦、比利时、挪威、西班牙、瑞典等国也都处在百日咳的流行期,感染人数激增。

◎一位妈妈被女儿传染百日咳。/ 图源:小红书@漂流瓶

百日咳的爆发性增长与死亡个例,也引起了中国疾控部门的警惕。今年1月1日-3月31日,全国报告百日咳59458例,是2023年同期(2241例)的26倍,其中,13例报告死亡,数据增长仍然引人注目。

而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百日咳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已有十来年,只是现在增长势头愈发迅猛。

“所以当前我们国家百日咳防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在 “2024年疫苗与免疫大会”上表示。

至此,百日咳进入了全球流行的局面。

原有疫苗失效了?亟需更新疫苗接种策略

为什么百日咳出现全球大范围的回升?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医务人员对百日咳知晓关注度的提高、症状监测敏感度的提高、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检测技术的应用、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均不能诱导终生免疫和菌株变异等因素。

不可否认,相比于之前通过细菌培养、PT抗体检测,目前百日咳的诊断纳入了核酸检测,有条件诊断的医院或机构显著增多,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确诊病例数增多。

但是,专家们提到百日咳疫苗接种程序存在漏洞、疫苗的免疫效力持久性不足,显然更能牵动普罗大众的敏感神经。

目前我国针对儿童百日咳免费接种的疫苗为“百白破三联疫苗”(DTaP疫苗)一共5剂,接种时间分别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百白破疫苗,6周岁接种1剂白破疫苗。

显然此方案不能有效保护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儿。对于这个问题,国外有更积极的预防策略,比如:新生儿在出生时就开始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前3次接种在出生后3个月内完成;在英国、美国,不仅给低龄儿童接种百日咳疫苗,上幼儿园或小学前、怀孕后,都要求加强接种。

◎因最近流行百日咳,孕晚期36周+跑去香港打百日咳疫苗,让宝宝出生就有抗体。/ 图源:小红书@抒情在深圳

而百日咳疫苗并不是终身有效,尤其是大龄童、成年人,随着接种时间延长,免疫力会衰减,造成我国绝大多数7岁以上人群对百日咳的免疫不足。但我国至今还没有研发出针对成年人的百日咳疫苗。

航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窦志芳说,百日咳无论是疫苗接种还是自然感染,均不能获得终身保护。疫苗产生的百日咳特异性抗体一般持续4至12年。青少年、成年人疫苗效力下降后,可能再度感染,由于患病后症状往往不明显,从而可能成为隐匿性传染源。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近年来,全球每年百日咳发病5000万例,死亡30万例,其中 95%发生于发展中国家。而百日咳的传播模式,已经从过去的“儿童-青少年/成人”传播转变为“青少年/成人-儿童”传播。

学界认为,接种疫苗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仍然是预防和控制百日咳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面对百日咳发病数不断增加,沈洪兵表示,“我们的免疫规划政策是不是要调整,疫苗还需要什么改变,进行优化,这些值得考虑。”

◎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 图源:中华医学杂志

最新发布的《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百日咳最新诊疗指南”)明确表示,发达国家通过实施学龄儿童、青少年、成人、孕妇加强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免疫策略,有效控制百日咳流行的国际经验,需要我国做更多的研究证据来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加快国内研发成人使用的百日咳成分疫苗,推进我国控制百日咳再现的进程。

百日咳的耐药率高,还有什么药可替代?

百日咳激增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百日咳鲍特菌耐药率高,对现行治疗方案产生很大的挑战。

研究显示,从我国百日咳患者体内分离的百日咳鲍特菌菌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已经高达70%—100%。美国等多国也有关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耐药率高的报道。

39深呼吸了解到,目前百日咳首选的治疗方案,即采用抗菌治疗,以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百日咳治疗及预防的首选抗菌药物。

但是,由于平时治疗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也会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类药物在我国部分人群中已产生耐药性,针对百日咳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百日咳最新诊疗指南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后开展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以明确患者是否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

并且,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百日咳患者,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患者,该指南推荐:2月龄以上儿童和成人首选复方磺胺甲𫫇唑(磺胺甲𫫇唑+甲氧苄啶)治疗;2月龄及以下婴儿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左氧氟沙星可以作为成人患者的替代选择。

谨记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切勿随意服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曾军医生表示,多数百日咳患者可以在一个月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不需要“咳嗽100天”。得了百日咳,要尽快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孩子,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家里开窗通风。

(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杂志.2024-04-19

(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