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9月23日上午,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编委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承办的《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以下简称2023版《规范》)在广州正式发布。
这份规范的出台,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整体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我国结直肠癌形势依然严峻,45岁应做人生第一次肠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攀升,全球发病率排名第三,致死率排名第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癌症统计(GLOBOCAN 2020)估算,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190万,死亡数为93.5万;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8.96/10万,死亡率为14.08/10万,分别位居癌症发病和死亡的第3和5位。结直肠癌是全国及全球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广东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与结直肠癌防治水平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防癌早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2023版《规范》编写外科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汪建平教授强调,“现在政府也很重视,政府,医院,社会机构组织的早期癌症筛查,希望大家都积极参与,对于普通人群,到了45岁做人生第一次肠镜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此后应当每1-5年做一次肠镜。”
2023版《规范》编写外科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汪建平教授
“早期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八九成都是可以治愈的。”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瑜教授同样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他说预防结直肠癌,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高蛋白饮食,45岁人群应该做结直肠镜筛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疾病史的人群更应重视早筛、早诊、早治。“在父母生日时带他们做一次防癌体检,是很好的生日礼物,是最有孝心的体现。”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瑜教授
而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规范编写组长、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建议,如果家族内有两位或以上的成员有结直肠癌病史,其他的家族成员要将早筛的起始年龄提前十年,比如最年轻结直肠癌家族成员是在45岁发病,那么其他成员的早筛要提前到35岁。
规范编写组长、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
《规范》深度融合国情和临床实践,让结直肠癌患者获益更大
“诊疗规范”是国家最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疾病规范化治疗措施,是疾病治疗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是从业医生最高等级的指导性“工具书”。
发布会现场
作为编写组组长,顾晋介绍,2023版《规范》在2020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除了借鉴国际指南的最新内容,更深度融合了我国的国情和临床实践,综合了我国结直肠癌领域近年来的显著进展和充实的循证医学证据,内容覆盖了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内科治疗、放疗、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评估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外科治疗部分,主要对早期结直肠癌追加根治性手术的指征、机器人手术以及TAMIS、NOSES等创新术式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同时更新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治疗策略。内科治疗部分,新增了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适应症以及NTRK抑制剂的应用指征。
放疗部分,参考了CACA指南,进一步明确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危险分层以及术后豁免放疗的适应征等。
影像诊断部分,更新了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检查策略以及超低位直肠癌的MRI及诊断。病理学评估部分,更新了高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同时,强调了MMR/MSI检测时机、项目及方法。
此外,为了提高2023版《规范》的实用性,特绘制12个相关诊疗流程图,以协助医生更清晰地了解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佳临床实践,进而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汪建平说,《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对于解决我国医疗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努力实现同质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布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整体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广大结直肠癌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希望和福祉。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 图:医院供图)
主任医师
毕节肿瘤医院 肿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主任医师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肿瘤科
主治医师
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 中医肿瘤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妇科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