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ICU是一个充满人生百态的科室
有人劫后余生,转危为安
有人见证生死,潸然泪下
这里更有着属于医护和患者的别样的温情
这些独特的温暖与希望
是生命的注释,更是爱的传承
爱意和感恩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背后力量
有人说,重症监护室(ICU)门外的墙,比起教堂,聆听过更多的祷告。
当有人看着饭店没吃完的一桌子菜满不在乎的时候,世上还有人正挣扎在温饱线上;当有人在为孩子读书该买哪里的学位房而发愁的时候,世上还有些家庭正濒临破碎。
近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位年轻的未婚小伙,在工地工作时突然感到右侧肢体无力,右上肢无法抬起,右下肢不能站立,同时头枕部剧烈疼痛。工友连忙拨打120,送至医院急诊就诊。患者头颅CT显示“脑出血”,情况比较危重,手术后立即送到ICU进行观察治疗。
由于患者是外地人,独自在广州打工,入院时未见家属在身边,ICU医护人员几经辗转才联系到患者家属。三天后,一位年迈的老人来到医院,他说自己是患者的父亲,了解到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老人在疲惫中得到一丝安慰。
细心的ICU医护人员发现,连续几个晚上,老人孤零零一个人通宵坐在ICU门口,他带来的行李就放在身边,没有找旅店住宿,神情落寞,饭也吃不多,好像“没有胃口”。
老人独自坐在ICU门外
经过详细的了解,ICU医护人员发现老人一直不肯离开ICU的门口,并不只是因为担心患者的安危,而是“无处可去”!患者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家里还有生病的母亲和弟弟,患者是家里唯一打工挣钱的人,这些年来靠患者一个人支撑起了整个家的收入。接到患者脑出血的消息,全家人感到天都塌了。家里唯一能走动的父亲赶忙只身前来广州。
老人说,由于家庭贫困,在广州住不起旅店,只能在ICU门口坐着,起码有免费的热水和遮风避雨的地方,带来的干粮也得省着吃。现在暂时失去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经济来源断了,高额的医疗费用也不知道该怎么支付,也担心患者以后能否健壮如初。
在ICU见惯生死的医护人员感受到了老人的辛酸,他们自发地为老人家提供餐饮,在家属接待室没有接待家属的时候,请他在里面休息。
ICU主任李辉得知了患者的情况,把患者的状况发在朋友圈,随即召来更多的善心人。
ICU护士给患者父亲送餐
李辉主任的朋友圈
爱心人士纷纷捐款
李辉主任发了朋友圈之后,医院同事及主任身边亲友纷纷伸出援手,尽自己的绵薄之力。ICU医护人员将筹集到的善款存进患者的住院押金,等出院时给回家属。医院饭堂主动承担了老人的三餐,急诊留观病房也腾出一张病床给老人过夜。
患者父亲在急诊留观病房过夜
经过ICU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患者顺利转到脑病科继续康复治疗。脑病科的医护人员接力,尽心尽力照看,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医院多个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患者顺利出院。
患者出院时激动地表示,对于医院为他们家庭所做的一切表示深深的感谢,他会一直牢记在心。在自己住院期间,食堂免费为自己的老父亲送餐,各个科室给予了最专业的医疗护理,众多好心人的帮助免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一件件事不仅是经济上的援助,也在自己最脆弱的时刻,给了自己希望和力量,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情和善意。
(通讯员:王校宇 李龙浩 图片:医院供图)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科)
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