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心理百态

一再拖延源于内心抗拒 合理信念可摆脱焦虑

举报/反馈
2009-08-18 13:48:00
一再拖延源于内心抗拒 合理信念可摆脱焦虑
  

  编前:

  我们都喜欢在晚上睡觉前计划第二天。但真到了第二天,那些列好了的一二三四不是忘了,就是觉得很难付诸行动。“明天再说吧”,我们总是这样安慰自己。于是,无数个“第二天”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加入“非死线不写稿”小组

  小佳所在的报社有个“非死线(deadline)不写稿”小组,成员是五六个工作了2-3年的年轻记者。他们的共通之处在于,一篇稿子,可以从周一拖到周五,直到deadline终于就在眼前。每次都说明天写,但到了第二天,睡睡觉、吃吃薯片、玩玩“开心”,小佳干脆放弃了提前完成任务的念头。“非死线不写稿”,她这样自嘲,并更改了MSN的签名,没想到,几个同事不约而同地振屏,“我也是这样的”。

  小佳从前并不是这样的姑娘。实习时,她是部门最肯干的实习生,编辑交代的选题,她经常会提前两天让稿子体面地躺在编辑的邮箱里;刚入职,她也是有名的“快手”,但那时的激情和行动力,现在都一去不复返了。

  工作进入正轨运转,规则和门道都已经不再神秘。小佳先是学会了跟编辑耍赖,慢慢又习惯了跟自己耍赖。不好写的稿,明天再写吧,今天状态不好;太好写的稿,明天再写也不迟;有意思的选题,不能着急写,要不可对不起这么难得的题目;无聊的选题,看着就烦,明天再说吧。就这样,每一个“明天”都变成了“今天”,她一次又一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

  虽然小佳依然可以保证在deadline到来前的最后一刻交稿,并且保证质,但她对自己的这种工作状态非常怀疑——虽然工作稳定,业绩马马虎虎,但对现在的工作已经不再有任何期待和惊喜的状态了,这真的是一个刚工作两年的新人应该出现的状态吗?

  因为自己的拖拉,小佳也吃了不少小亏。本来想写的稿子被人抢了;应该采访的人,第二天再打电话人家已经出差了;还有一些宏大的选题,就那么拖呀拖,拖得没影儿了。所幸的是,“第二天”的故事没有太大的剧情冲突,她没有因此吃过大亏,虽然编辑也婉转地批评过她,但这些话旋即就被一个又一个“第二天”的借口淹没了。她还是那样,周一就可以写完的稿子,却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天。

  自从找到队友,小佳不再孤独。他们经常在一起互相抱怨:“我稿子一个字都没写呢。”抱怨半天,还是一个字也没写,明天也还是一个字都没写。小佳还加入了豆瓣网的“我们都有拖延症”小组,看着那些社会心理学的句句分析,她觉得,自己既不是完美主义者,也不是没有责任心的人,更不是一个畏难的人,可为什么也会得这种“病”?

  这一天,小佳准备在MSN上和队友们继续“怀疑人生”,可好友的头像一个个都暗着。过了一会儿,小A匆匆上线:“我可没时间和你聊,我要去写稿。××大腕死了,我得赶稿!”小佳急急地问:“怎么今天一个人都不在?”“B出差了,某省有个突发事件;C今天晚上有采访……”没一会儿,小A的头像就暗了。

  对着电脑屏幕,小佳又开始自我怀疑了。也许,自己只是缺少点燃激情的机会,如果遇上那些事情,她也会具有超强的行动力的。生活太平庸,又没有人对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自己才会这样打不起精神来。只要有了好选题、有了好机会,她一样可以“今日事,今日毕”。

  小佳这样想着,决定关掉电脑,抓一本书来净化一下内心。“今天想事儿太累了,明天再找好的选题吧。”只是她不知道,她的外部归因和“明天”一样,还是很不靠谱儿。

1/3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