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双胞胎出生即致残 审理再审理医疗纠纷16年未了

举报/反馈
2009-07-28 14:44:00
双胞胎出生即致残 审理再审理医疗纠纷16年未了
 

  为了给出生即致残的一对双胞胎儿子讨个说法,丹永安在医院和法院之间奔波了16年。在这十多年里,他不仅要面临无休止的病历真伪之争,还要跨越困难重重的医疗事故鉴定。

  “为了一纸鉴定,我上访了7年,走遍了北京、河南差不多所有的相关部门,自学了妇产科等多门医学课程。”但是,这一切的努力并没有让丹永安得到相应的回报。16年的风风雨雨,在经历了两次申请医疗鉴定遭拒,两次败诉,两次诉至法庭不予立案以及两次“本案不构成医疗事故”的鉴定结果,丹永安早已是筋疲力尽。但他还在坚持着,为的是等待一个“最终的结果”。饱受磨难的他还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祈望———“天下孩子和父母不再遭此厄运!”

  16年前,一对双胞胎在盛夏时节相继出生,父亲丹永安欣喜万分地为两个儿子拟就了充满激情的名字:丹澎、丹湃。然而,喜悦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这对双胞胎初降人世不久,这个家庭的厄运便开始了。

  16年来,在悉心照料残疾儿子和年迈父母的同时,坚持认为医院有过错的丹永安一直锲而不舍地奔波在“讨说法”的路上。

  转眼间五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逝去,法院审理再审理,鉴定再鉴定,“丹澎”、“丹湃”与父亲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在各级法院判决书中,而官司却一次次地败诉,直至近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准备重新再审此案。

  濒临崩溃瞬间即逝的幸福

  7月28日是“丹澎”、“丹湃”16周岁的生日。酷暑盛夏,距小哥俩生日尚有几天的一个下午时分,在河南省焦作市火车站旁的一个破旧的家属院里,记者见到了丹永安。现年43岁的他,面容苍老,略显憔悴,眉宇间露出些许无奈却又透着一丝刚毅。

  在此之前,记者曾见过丹永安几次,对他的悲惨境遇有着比较细致的了解。

  丹永安曾经也有过一个很幸福的家庭。1992年9月,27岁的丹永安与铁紫慧结婚。不久,铁紫慧便有了身孕。

  1993年6月,铁紫慧到医院做B超检查,得知自己怀的是双胞胎,一家人喜不自禁,将为人父的丹永安更是感到无比幸福。但由于两胎儿头臀相对,胎位不正,医生说这种情况在生育时可能会有麻烦。为了保护胎儿,产前一个月,铁紫慧就在家卧床休息。

  据丹永安介绍,1993年7月28日12点30分,怀孕37周零4天的妻子突然出现临产征兆,丹永安立即将妻子送到离家很近的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丹永安说,他十分清楚地记得,他办完入院手续的时间是当天的13点30分。

  据丹永安回忆,当时的妇产科主任刘会成安排了妇产科的主治医师郝焕妮给妻子做检查。郝医生并没有亲自给孕妇检查,而是安排了几个实习医生。随后妻子被送到了B超室进行检查,当时B超室主任正在开会。直至18点左右,B超室主任回来后检查发现“产妇情况很危险,羊水已经浑浊,应该马上手术”。可是被推进手术室的妻子并没能马上接受手术,而是让实习医生观察、触摸。

  因为当初的主治医师郝焕妮早已调离医院,所以对于丹永安的回忆,记者无法得到证实。但对丹永安所说的入院时间,医院坚持说,铁紫慧是16点30分入院检查的。

  直至入夜时分,两个胎儿相继出生。医生告诉丹永安,“母子平安,请放心”。丹永安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

  然而,幸福的笑容在这家人的脸上稍纵即逝,灾难接踵而来。

  8月1日凌晨1时许,因怀疑弟弟丹湃患有吸入性肺炎可能,医生紧急找来丹永安和妻子谈话,丹永安夫妇惊慌签字,同意抢救治疗。

  “当时,孩子面骤变,口唇青紫,手脚抽搐,口吐粘液。”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丹永安痛苦地低下了头。

  与此同时,丹澎也没能逃脱厄运,出现了与弟弟相同的症状

  事后,丹永安询问医生两个孩子发病的原因,医生的回答令丹永安如遭五雷轰顶:“孩子因吸入羊水,生产过程延长产生炎症。出生后未及时检查和用药,致使病情加重,后果不堪设想。孩子能挺到第3天已经很不容易了。”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母子“平安”出院。让丹永安不解的是,当时医院并没有收取这一个月的住院费,仅仅给了他两张婴儿的出生证明。

  然而,两婴儿出院仅一个月后,医院所说的“平安”又一次消失了。丹湃再次出现了与住院时相同的症状,并伴随着昏厥、抽风,眼睛看不见东西。丹永安夫妇带着丹湃从焦作市辗转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在没有明显效果的情况下,他们又去了北京。北京多家医院专家诊断的结果均为:“新生儿脑炎后脑病,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差”。

  在北京,曾有医生劝夫妻俩放弃对孩子的救治,那曾是丹永安夫妇绝望至崩溃的时刻。命运无法改变,妻子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在孩子出生9个多月后,离开丈夫和孩子回到娘家,随即向法院提出离婚。1996年1月,丹永安与妻子结束了婚姻关系,丹永安独自承担抚养两个孩子的责任,从此进入又当爹又当妈一身双责的人生角色。

  悲情澎湃一对双胞胎的厄运

  记者走进了丹永安不到40平方米的家里,只见除了一台电视机和几件破旧的家具以外,四壁空空。在阴暗的里屋,记者见到了光着脊背正在床上熟睡的丹湃。他面向里侧躺着,瘦骨嶙峋的身架和变形如鸡爪的手指,与坐在旁边的同胞哥哥丹澎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微胖的丹澎身材高过父亲,有着成年人的体型。在记者长达数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时而突然从自己的居室中探出身子,而后又很快躲藏起来,没有任何话语,只能偶尔听到几声欢叫。

  “其实,丹澎比弟弟的情况要好得多,虽然不会穿但会自己脱衣服,也能听懂一些家人说的简单的话。”丹永安的姨妈买易君告诉记者,“不过,他时常抽搐,弄不好就用头猛撞墙壁。”

  记者也发现,虽然兄弟俩的症状相似,但是目光呆滞,眼睛上斜,不认人也不会说话,吃饭要人喂,不能走路的弟弟,情况要更为严重。“他们的视神经都已经萎缩,不过哥哥还能看清大东西,只是辨不清细微,弟弟则早就是个‘睁眼瞎’了。”买易君无奈地说。

  而此时,在另一间屋子里的床上还躺着丹永安正在输液的母亲。没有输液架,药瓶子就吊在灯绳旁的墙壁上。四周的墙皮有些脱落,床头一端摞起的旧式木箱上还堆放着六七个药瓶子,是老人家一天的输液用药。只有从药瓶折射出的窗外的点点光亮,才让人感到一丝生气。

  “自打这两个孩子降生,全家人再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再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再没有见过谁有笑脸。”讲到激动之处,这位76岁高龄、已是全身浮肿的老人家一边拍着身下的席子一边不停地重复:“再没有!”老人家几次要坐起来都被买易君劝慰着躺下。

  “他俩睡觉没有准时候,还不同步,说起就起,起来就闹,经常整夜不睡,而用头撞墙、惊厥抽搐也是‘家常便饭’,因抵抗力低下还很容易感冒发烧,时不时要去医院。”买易君说。

  在采访中,丹永安的妹妹一直守坐在丹湃床边,没有工作的她经常帮哥哥照看孩子。她从心底里怜爱这两个智残的侄子,当惊厥抽搐的兄弟俩掐她、失手打她时,被无缘无故打伤的她只能选择默默流泪承受这一切。

  邻居和街上的行人都曾目睹过这样的场面:壮实的丹永安抱着一个、牵着一个,焦急万分地奔向附近医院。每每看到这样的丹永安,朋友们总会不胜唏嘘。

  “你问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啥时候?”丹永安说,“那就是我们全家都病倒的时候,老父亲、老母亲、两个孩子……我坚持了一周就不行了,走路摇摇晃晃,出现了幻觉。”

  说到这里,一直坚强的丹永安一下子不说话了,眼里有了星星点点的泪花。停了一会儿,他又说:“当年,我爸突患重病,瘫痪在床多年,他不愿拖累我,一次次将输液针头拔掉。我爸不行时,我真想跟他一起走!”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