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的名义

2021-07-19 15:09:41 39深呼吸

点击上方蓝色微信名↑↑

关注39深呼吸,看到不同寻常的医药健康深度内容

1

天上掉下个“惠民保”

近年来,不问年龄,不管既往症史,“宽门槛、低保费、高保额”的“惠民保”从天而降,一下子火出了圈!

据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惠民保”2020总结与2021展望》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23省82地区上线111款产品,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并迅速成为各城市热点话题。

◎ 全国已上线已披露产品的参保人数。/《“惠民保”2020总结与2021展望》

“惠民保”肇始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刚推出时鲜有人知,首年参保率低,赔付率一度高达136%。后来数据不断完善,2015年-2020年,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从486万增加到705万,覆盖了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总数的50.4%。

2021年初,“惠民保”进一步呈现出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趋势。在产品形态上,部分城市及省份进一步开发出“惠民重疾”、“惠民特药”等细分产品,对于特定需求的群体实现更有针对性的保障。

续保率是“惠民保”的核心衡量指标,几大核心城市有升有降。其中成都“惠蓉保”和苏州“苏惠保”参保人数均有不同幅度增加,而珠海“大爱无疆”参保人数由103.95万人降至75.98万人,佛山“平安佛医保”参保人数由95万人降至80余万人。

◎ 南京、珠海、广州惠民保产品。/《“惠民保”2020总结与2021展望》

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惠民保”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起付线不低、赔付率不高、特药数量有限、后端服务跟不上等。

部分城市“惠民保”产品仍然没有跟社保系统对接,消费者在申请赔付时需要自己收集单据,再线上理赔,这个过程和便捷的前期投保缴费手续相比,落差悬殊。

◎ 惠民保特定产品保障责任举例。/《“惠民保”2020总结与2021展望》

改善同样在继续,其中成都“惠蓉保”的进化迭代颇具意义:将免赔额从2万降至1.8万,对连续参保者进一步降至1.3万。同时,特药目录药品数量从20个增至38个,药品适应症从22个增加至48个,且特定高额药品费用取消免赔额,直接报销75%。调整之后,成都“惠蓉保”第二轮参保人数实现26%的增长。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与医保基金赔付压力的持续猛增,如今的“惠民保”正在一城一策的道路上急速前行,继续探索建立多层次的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多歧路,今安在?假以时日,相信“惠民保”会不负所期。

2

没有三明开路,很难有现在的“惠民保”遍地开花

乐观并不是盲目的,因为背后确实有一股坚定的力量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2000年左右看病是什么情况?那时,市场化改革渐入医疗领域,“以药养医”、“科室承包”陆续诞生,居民个人支付的医疗费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逼近60%,看病支出飙涨,一时看不起病成了普遍现象。

◎ 世界上最大的顽疾——“穷”。/ 《我不是药神》剧照

2005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同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刻反思:医疗保障成了“富人俱乐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急剧下降;医院商业化之后城市大医院和乡镇小医院严重两级分化;药品滥用与药品价格失控。

没人会想到,改变这一切的火种,来自于一个叫做“三明”的小城。三明以巨大的改革魄力,斩断沉疴已久的“以药养医”链条,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拨乱反正式地提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为已接近民怨沸腾的医疗体系来了一次彻底地刮骨治毒。

2019年11月15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文推广三明医改。之后,医药分离、两票制、大医保局,以及随之而来的“4+7”带量采购等一系列强力举措逐一落地,源自三明的星星之火,迅成燎原之势,新医改让中国医疗掉转船头,重归“惠民”之路。更难得的是,本轮新医改与40年前改变我们所有人命运的改革开放一样,同样是地方试点,再全国推广,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耿直而又坚定地表达着老百姓最真切地需求。

◎ 11月15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 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我们正是这一历史转变的目击者,可以想象,如果今天的中国医疗体系继续走在“以药养医”的道路上,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惠民保”的生存空间基本为零。

3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遍看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于改革者而言,智慧、勇气与运气,犹如不可能之三角,因此历史上多数改革者的下场常常令人唏嘘,极少数改革成功者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幸运儿。

也许正是同样的理解,时任深圳医改操盘手罗乐宣与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对个人荣辱得失都表现得低调从容。

罗乐宣2013年5月就任深圳医管中心的首任主任,后主导深圳医改,大力推动深圳市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离”。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推出多项便民措施,推动“罗湖模式”,引导家庭医生把服务重点放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上,不光让百姓“看好病”,更要达到“少生病”,深圳“惠民保”即是那个时期的创新之举。2021年3月19日,据深圳人大消息,即将年满60岁的罗乐宣正式卸任一把手职务,成为深圳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

◎ 罗湖医改发展历程。/ 罗湖政府在线

“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走进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所在的办公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格外醒目。

把这句话贴在墙头,想必是詹积富就任福建医保局首任局长后所做的直接部署。同样这句话,在三明医改屡遭挫折时,詹积富就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用以自勉并激励团队。

了解三明医改的人都说,“这是一场倒逼的改革”,彼时持续增长的医疗费用已经超过三明所能承受的极限,若不改革就是崩盘。然而真正踏上改革之路,进而于福建一省试点,再推动全国医疗政策的全面转向,背后多少个夙夜在公,多少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明枪暗箭,又有多少次改革面临命悬一线,我们所能了解与体会的不足万一。

如今,尘埃落定,2019年詹积富主动申请调回三明,现任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2019年,当选的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进行宪法宣誓。/ 三明政府网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罗乐宣、詹积富的名字仍然是陌生的,但对于每一个对历史和时代拥有基本的常识性理解的公民,我们理应深刻铭记这一批改革者的名字。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年有人问即将卸任的卫生部长陈竺:“医改像不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陈竺摇摇头说:“医改不是战争,因为战争总有结束的那天”。重归“惠民”之路的中国医改,其过程堪称一段传奇,其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不止罗乐宣与詹积富,这一路上还有许许多多挺身而出、为之奋斗的人和故事,对他们,我们想衷心的说一声:谢谢!


(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