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疫情消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重要疫情消息

新冠疫苗哪种好?如何选择?Science给出深度文章

举报/反馈
2021-07-20 00:00:02医学界

撰文 | 姜飞熊

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公开数据显示,疫苗对变异株的效果正在发生变化。在3期临床研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情况下,如何更快跟上变异株,判断疫苗的有效性,以及揭示加强针有效性,成为了当务之急。

近期,Science针对这一问题发布一篇深度分析文章,主要落脚点在讨论中和抗体滴度水平是否可以作为判断疫苗效果的标准。

以中和抗体滴度判断有效性,业界认可度很高

Science这篇深度分析在开篇即提出,以中和抗体水平来衡量疫苗有效性的可行性,是受到许多医学专家认可的。在结尾,文章又再次强调这一观点较高的接受度。

确实,这个考察方案受许多医学专家认可。当地时间7月15日发表于The Lancet Microbe的一篇通讯(Correspondence)文章,就采用了中和抗体滴度对比的方案,来评估到底该选择哪种疫苗。

这篇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报告了在医务人员中使用mRNA疫苗BNT162b2和灭活疫苗Coronavac的结果。本研究为队列研究,纳入1442名来自香港各公、私立医院和诊所等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分别采集其未接种前的血样、接种第二针前的血样以及接种第二针后21-35天的血样。最后,完整收集到全部数据的样本为93人,其中63人接种mRNA疫苗,30人接种灭活疫苗。

基线数据方面,接种mRNA疫苗的有63人,其中男性占比55.6%,中位年龄37岁(范围26-60岁)。接种灭活疫苗的30人,男性占比23.3%,中位年龄47岁(范围31-65岁)。

研究者采用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作为主要衡量标杆。在中和抗体水平测试中,研究者发现,接种mRNA疫苗的医务人员,其中和抗体在接种第一剂和第二剂之后都有了幅度明显的提升。研究原文描述:“与此相反,接种灭活疫苗的医务人员在第一剂之后抗体浓度非常低,接种第二剂之后抗体水平达到中等程度。”

同时,他们进一步对12名参与者进行了抗体滴度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接种两剂mRNA疫苗的医务人员抗体滴度水平(geometric mean PRNT90 titre)为269,接种灭活疫苗者仅为27。

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中和抗体滴度水平被认为与疫苗保护效力高度相关。本研究中的中和抗体滴度差异可以转化为疫苗有效性的差异。

但文章同时也承认,没有收集到T细胞免疫及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免疫信息。

总而言之,港大这篇最新发表的研究,正是中和抗体滴度水平受到业内专家认可的一个佐证。

中和抗体水平与有效性衰减情况有关

中和抗体滴度水平受到关注和考察,是由于它同时还与对变异株的有效性以及疫苗保护效力的衰减有关。

近期,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对抗部分具有免疫逃逸效果的变异株,疫苗的保护效力发生下降,相应的中和抗体滴度水平也发生下降。

Nature Medicine此前曾采用中和抗体滴度和保护效力数据,进行模型研究,不仅发现中和抗体水平与保护效力呈现比例关系,且中和抗体起始滴度越低,疫苗保护效力的下降程度越高,速度越快。

Nature Medicine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用图表示出了这种正比关系,图中横坐标的1为康复患者中和抗体水平,所有疫苗的保护效力数据对应的是原始野生型病毒,而非变异株。前文所述香港大学研究使用的两种疫苗也在这幅图中,两者中和抗体数据拉开10倍左右差距,与香港大学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由诸多研究可见,中和抗体滴度水平即便不能完全代表疫苗的一切免疫指标,也是十分重要甚至关键的、对疫苗有效性的衡量数据。

其他免疫指标模糊不清

Science在其分析文章中指出,T细胞免疫虽然是衡量新冠疫苗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由于大量已经发表的研究都集中注意力在中和抗体水平上,研究T细胞免疫的文献较少,很难形成有效的比对。

此外,目前也有研究者提出,疫苗会产生一种“结合抗体”(binding antibody)。这种抗体只与病毒结合,并不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有猜测认为,这种结合抗体可能在结合病毒之后,使得巨噬细胞更容易吞噬病毒,从而发生免疫反应。但这种猜测未被证实。结合抗体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亦无证据。

由于结合抗体与中和抗体一起产生,因此有一些研究者呼吁考虑它的作用——尤其是中和抗体水平较差的疫苗,可以考察结合抗体的效果。

不过,由于目前对于结合抗体、T细胞免疫以及港大研究中提到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免疫的研究较少,甚至结合抗体机制不清晰,这些指标在当下能提供的衡量价值是十分模糊的,还需要更多研究。

参考资料:

1.Can immune responses predict which vaccines work best?Science.09 Jul 2021:

Vol.373,Issue 6551,pp.142-143 DOI:10.1126/science.373.6551.142

2.Khoury,D.S.,Cromer,D.,Reynaldi,A.et al.Neutralizing antibody levels are highly predictive of immune protection from 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Nat Med 27,1205–1211(2021).https%3A//doi.org/10.1038/s41591-021-01377-8

3.Barros-Martins,J.,Hammerschmidt,S.I.,Cossmann,A.et al.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 after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ChAdOx1 nCoV-19/BNT162b2 vaccination.Nat Med(2021).https%3A//doi.org/10.1038/s41591-021-01449-9

4.Comparative immunogenicity of mRNA and inactivated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Published:July 15,2021DOI:https://doi.org/10.1016/S2666-5247(21)00177-4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