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权威发布

公费医疗的结束 从北京平谷开始

举报/反馈
2009-06-22 12:57:00

  北京平谷区为北京市医疗改革唯一试点区,5月起在全市率先试行公费医疗并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全区2万多名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将不再享受公费医疗,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

  北京平谷区此次试点的机关事业单位取消公费医疗,其实在其他地方也有尝试。检视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此次新医改方案固然有很多新意,但在全面取消公费医疗方面,新医改并没有明确给出时间表。

  公费医疗覆盖面过窄,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又容易造成医疗资源和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效率极其低下。这些早为公众诟病。这也是被迫取消公费医疗试点工作,在各地屡有出现的原因。

  但是,取消公费医疗的试点虽屡有出现,却并未形成足够强势的示范效应。甚至其改革力度也未能尽如人意。比如此次北京市平谷区的试点便是如此:公费医疗并轨为基本医疗保险后,无论是参保人员定点医院的选择、保险比例的设定,都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占优。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具体的统筹部署,取消公费医疗的试点当然很难具有全局性。另一方面,既得利益者恐怕会为改革设置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对取消公费医疗进行细化统筹,并引入公众的声音作为重要的博弈力量,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尽管存在接纳方式不足够公开、透明等瑕疵,但在新医改方案发布征求意见稿的过程中,我们还是看到了相关方面尊重民意的进步。在此我们期望,在制度化设计取消公费医疗的过程中,相关方面能更充分地倾听和接纳公众声音,并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推进相关制度更完善设计、时间表详细出台等方面重要的博弈力量。

  公众当然明白,任何制度的改革,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医改亦是如此。但本着改革不能过多地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整体碎片”过程中的原则,我们期望,取消公费医疗改革的过程,应该尽量缩短。原因很简单,如果新医改仍难确立起明晰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三种形态的医保方向,取消公费医疗,很难说能走多远。

  鲁宁

  无须讳言,按现有的“平谷方案”,已纳入基本医保体系的该区公务员及事业人员的医保待遇,仍高出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待遇一截。假如就事论事讲公平,“取代改革”依然存在明显的“待遇差”。然而,既得利益一经形成,采取一次性剥夺固然痛快,但阻力极大,改革常常虎头蛇尾甚至中途夭折(譬如各地断断续续的“公车改革”);倘若采取分步消解,则改革阵痛会小许多。显而易见,平谷的“取代改革”采取了逐步消解的方式,这是改革的智慧所在,符合中国以往及当下“利益调整”遵循渐进式推行的改革逻辑。

  我们还要指出,现行公费医疗待遇作为一种既得利益被长期固化,并非改革开放以来所新形成的,而是一种与“新中国”相伴相生的历史存在。建国之初,各级政权机构的工作人员(那会儿叫机关干部)没有行政级别,没有工资,除去每月发放几块“零用钱”,用于购买个人生活必需品外,国家对该社会群体实行“延安时代”延续下来的“供给制”,其中就包括今天的公费医疗。随着官员队伍不断扩容,事业单位降生及发展到事业人员恶性膨胀,导致公费医疗耗费大量资金,存在严重浪费,甚至普遍形成“一人公费全家揩油”的格局,弄得财政入不敷出,纳税人不堪承受,即使新医改不把公费医疗纳入改革之列,公费医疗在半数以上的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已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所见,即便没有强大的舆论压力,以基本医保逐步取代公费医疗也系大势所趋。就此,不但各级政府心知肚明,公务员与事业人员中的“识时势者”也已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最后还须挑明,现行公费医疗制度已被纳入2005年颁行的国家《公务员法》的法律保障范畴,这就意味着“取代改革”目前只能锁定于积累经验的试点阶段,要在面上铺开还须修法在前,就此,社会须有足够耐心。

  张若渔

  继大学生不再享受公费医疗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紧随其后,成为“公费医疗并轨医保”改革的又一重点突破口。公费医疗,这个实行了近60年的医疗福利制度,终有一天会全面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在公费医疗的版图中占尽风光。 超支严重的公费医疗,要么拖欠,要么挂账,不堪重负。《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华南某市,一些医院每年的公费医疗欠债少则几千万元,最高者逾3亿元。为了弥补损失,医院有强烈的动机“堤内损失堤外补”,进而造成公费医疗巨大的负外部性,即其他社会群体的医疗成本上升。改革的方向,将公费医疗并入医保大局;将特权群体,归入寻常百姓的队列,实现医疗面前,人人平等。

  笔者也注意到,北京平谷区的改革试点,其实相对温和。无论是补充保险制度、大额互助金的报销比例,还是有关异地就医的灵活策略,都凸显出改革的渐进意味。其目的,就是要尽可能消弭改革给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带来的强烈不适,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当然,行政事业单位是公费医疗制度的最大既得利益群体。如果相关改革举措在行政事业单位顺利推行,相当于为公费医疗制度的彻底退场,搬开了最重的一块石头,同时,也为全局性的中国医改重塑秩序开拓了宝贵空间。从此意义上讲,笔者对北京平谷区的改革试点工作,乐观其成。其成败毁誉,考验着政府的改革智慧与诚意,更试探着既得利益群体放弃小团体私利、最大化公共利益的情怀与境界。

  ——《新民晚报》1952年6月29日

  昨天本报第一版,登了一个好消息,说是从七月起,国家工作人员,生了病的,可以得到免费的医治。

  大家知道,从去年起,实行劳动保险条例,工人的医药问题,已经得到了照顾。现在,又照顾到生病的国家工作人员了。这种事情,在资本主义国家是办不到;现在我们办到了,可见,我们的国家的进步是多么快呀!又可见我们新民主义的政治,是多么好呀!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办不到,我们很快就办到了呢?这是因为世界上只有社会主义和新民主主义国家,才能够真正重视。

  斯大林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一切资本之中,最宝贵的又是最有决定性的资本是人,是干部。”保护人民的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建设的本钿,是很重要的工作。

  我们的领袖毛主席对人民的健康素来非常关心。他不断指示大家,要团结中西医,办好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的健康。

  这三年来,人民政府建立了很多的卫生基层组织;普遍替人民打防疫针、扑灭了好几种传染病;整顿个别医院,让它更好地为人民看病;培养很多医药卫生人员;生产大量的药品;这些工作都很有成绩。这是因为上面的工作好了,所以才能进一步办到公费医疗预防的制度。

  当然,我们国家的经济,还只是开始好转,抗美援朝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的医院、医生、护士还大大的不够;所以我们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来。

  目前还不能够由国家来替全体人民医病。这一回公费医疗的办法,还只能在工作人员里面实行。说到他们的家属和别的人员,还要等下一步解决。但是我们要晓得,免费为全体人民医病,在苏联早已办到了;只要我们加紧建设,我国一定也会办到的。实际上,就在目前,人民政府对于灾区和疫区,对于某种传染病,对于贫苦的老百姓,对于老根据地人民,对于少数民族兄弟,也已经做到免费医药的照顾了。

  受了国家这样的照顾,我们应当怎样呢?头一件,就应当更小心地保护健康,要预防一切生病。如果以为有国家照顾了,就可以马马虎虎,不必预防,这就太对不起毛主席的关怀了。

(实习编辑:余凤霞)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