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权威发布

生物医药:金融危机下园区中的“钻石”

举报/反馈
2009-06-15 18:30:0039健康网社区

  作为现代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世界各国竞相把生物医药作为战略产业加以培养和发展。在今年最新发布的《2008-2009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中赛迪顾问提出,虽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不论是从产品深度还是产业广度来看,全球生物药物产业都从未如此强大,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已经开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是随着国际医药产业转移,众多跨国生物医药公司开始将药物研发及生产工作外包至中国。

  目前中国已有80多个地区(城市)已经着力建设医药科技园、生物园、药谷。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园有吉林通化医药城、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等。虽然目前全球经济不甚乐观,但是生物医药产业反倒独自走俏寒冬。2008年,随着众多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取得丰硕成果,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园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成为全球经济危机下园区经济的钻石产业。赛迪顾问预测,生物医药必定成为中国未来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领头军。

  发环节的产业转移为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契机

  廉价的研发成本是亚洲生物医药产业吸引西方制药公司的关键筹码。2007年以来,西方国家的制药公司为了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和压力,有效整合内部资源,纷纷将部分研发工作转移至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面临上述情况,国内众多园区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加速与国外医药巨头的合作,通过承接国外研发外包,积极逐步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了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有机融合。借助研发服务业迅猛发展之势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更大范围内融入国际市场,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真正融入国际产业链条的重要契机。

  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例,园区不仅通过美国办事处和海外顾问团吸引世界500强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如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外资公司进驻生命园,并且搭建项目招商平台,推动园区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积极承担国外生物领域重大项目研发,参与国际分工,加速园区产业与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是上海市认定的首批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基地依托"张江药谷"作为国内目前研发机构集聚度最高、创新活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的标志性区域的优势,推动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外包服务链条和国内最大的外包服务产业集群。基地现已集聚全市主要的生物医药外包企业,开展的外包服务涵盖了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承担的外包业务也已包括众多跨国药企的重点研发阶段,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集群化发展模式使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壮大的成为

  必然集群化发展模式是生物医药产业的一种有效的避险机制和竞争利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本昂贵、投资风险大、研发周期长、充满不确定性;产业技术还远未达到临界状态,新知识、新方法、新领域层出不穷,相关人员必须相互学习,才能保证知识及时更新,因此园区生物技术企业之间的分工配套、合并重组可以大大的提高区域企业整体竞争力。另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集聚性不仅表现为大企业的集聚,同时体现在人才集聚、资本集聚等方面。衡量一个生物医药集群的主要指标包括生物技术企业的数量、生命科学家的数量、每年用于研发投入的风险资本、大型制药企业每年用于生物技术研发的资金等。企业、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的集聚都是互相影响的,人才的集聚可能会不断衍生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的集聚又能不断吸引投资该领域的资本以及研发机构的入驻,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咨询机构,是生物医药集群中企业必需的重要资源,是将集群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元素。

  这种情形下,园区统一规划引导下的积聚企业较区外企业就有了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以湖南长沙生物产业基地为例,区内集聚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及配套服务机构200多个,形成了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园区现拥有200多个新药、专利药,其中华纳大制药厂拥有39个专利药、九典制药拥有28个专利药。湖南长沙生物产业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的基地之一。

  医疗制度改革为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加速剂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国家最新医疗制度改革措施的陆续推出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适度增长。同时,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修订的医保目录的不断完善,生物医药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这是生物制药企业产品市场推广和放大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009年4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目前全国13.2亿人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已达11.3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突破两亿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17亿人,新农合参保人数8.15亿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逐步增长。随着上述全民医疗体系的铺开,中国医药市场总体规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2年前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增长幅度可能达到一倍,这就为生物医药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赛迪顾问预测,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呈快速稳步发展的态势,预计2009-2012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在25%-35%之间。

(实习编辑:张燕飞)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