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饮食

吃青皮红肉类海鱼应警惕组胺中毒

举报/反馈
2009-06-10 09:06:00

  ●最好别吃隔夜的海鱼肉

  ●服用降压药期间别吃海鱼


  5~6月份正是马鲛鱼供应的旺季,马鲛鱼肉质鲜美,也可用盐腌制,原本是下饭佳肴,但也可能致人中毒!广东省中医院的专家指出,马鲛鱼、金枪鱼等部分海鱼,不宜放置隔夜后再食用,否则将引发过敏样食物中毒。此外,服用降压药等药物期间,也不可吃海鱼。

  高组胺鱼类中毒

  最短五分钟发作

  广州一名主妇近日烹制香煎马鲛鱼,将剩下的马鲛鱼放入冰箱保存一夜,次日中午将鱼肉加热后食用。谁知刚吃完一条鱼尾,就出现口舌发麻、脸上发热发红、呼吸不畅、胸闷、头晕等症状,半小时后由家人送至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急诊科。

  据该院急诊科李芳医生介绍,当时患者血压低、心率快,已出现休克的早期表现。她随后被送入ICU监护,经积极补液、抗过敏、抗休克等处理,目前已脱离危险。“患者属于高组胺鱼类中毒。”李芳表示,高组胺鱼类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多数较轻、恢复相对较快。潜伏期一般为0.5至1小时,短者只有5分钟,长者4小时,表现为脸红、头晕、头痛、心跳加快、脉快、胸闷和呼吸促迫、血压下降,个别患者出现哮喘。

  对于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如果食用时间较短,治疗应首先催吐、导泻以排出体内毒物。同时使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同时口服维生素C等。如果及时就诊,一般均可使中毒情况较快缓解。

  青皮红肉类海鱼不宜油煎

  据李芳介绍,高组胺鱼类中毒主要是由于进食某些保存不当而被细菌污染的海鱼,引起类似过敏的食物中毒。这些海鱼为青皮红肉类鱼,主要有鲭鱼、金枪鱼、鲐鱼、马鲛鱼等品种。这类海鱼含组氨酸量也较高,当贮存环境温度偏高且时间过长,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含脱羧酶的细菌作用能使血肉中的组氨酸脱胺基形成组胺,当每一百克鱼肉中组胺含量超过50毫克时,即可发生中毒。

  李芳提醒,为预防组胺中毒,食用鲜、咸的青皮红肉类鱼时,烹调前应去内脏、洗净,切段后用水浸泡几小时,然后红烧或清蒸,不宜油煎或油炸。可适量放些雪菜,烹调时放醋,可以使组胺含量下降。在腌制咸鱼时,原料需新鲜及腌透,否则,食后也可能引起中毒。

  降压药别和海鱼同吃

  特别要提醒市民注意的是,除海鱼外,淡水鱼中的青鱼以及奶酪等保存不当也可引起中毒。

  此外,服用一些药物的患者不宜食用含组氨酸多的上述海鱼。例如治疗抑郁症的苯乙肼、异唑肼、异丙肼、苯环丙胺、吗氯贝胺、溴法罗明、尼亚拉胺、托洛沙酮、德弗罗沙酮,治疗帕金森病的司立吉兰,治疗高血压的优降宁,抗菌药物呋喃唑酮、灰黄霉素,抗结核药异烟肼,抗肿瘤药物甲基苄肼,复方药物益康宁等,由于上述药物能抑制单胺氧化酶,使组胺不易分解,有时也可发生组胺中毒反应。

(实习编辑:谢瑜琳)

李芳肾病专科,重症医学科,肾病专科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