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权威发布

惊!医疗垃圾变纯净水桶

举报/反馈
2009-05-13 10:12:00

“从装运到焚烧,整个医疗废物处理过程,全部由中心下属的生产中心全程监控。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打开过装医疗垃圾的黄箱子。直至焚烧,里边装的是什么,我们都不清楚。”这位负责人说,“医院各个科室所产生的医疗垃圾,由医院专门人员收集后存放到医疗垃圾暂存点。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只和医疗垃圾暂存点对接,运输人员到时,所有垃圾都已经装进了黄色箱子并已经过贴条密封。”

“现在很多医院后勤社会化。据我们所知,郑州不少医院后勤都承包给了物业公司。医疗垃圾的收集、分包大多都交给物业公司来做,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什么问题,我们是不清楚的。医院如果不能很好地规范、管理物业公司,很容易出问题。对这方面的监管,有缺陷。”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和医院签订接收合同,医院和物业公司签订服务合同,这中间已经脱节了。

郑州市卫生局一位副局长则表示,医院不会交给物业公司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物业公司只负责医院的保洁任务。医院一般是让后勤科管理此事。但记者采访时发现,郑州市医院负责医疗废物的,多是临时工。

这位副局长解释说,有的医院是找临时工负责此事,而有的则让医院正式人员负责,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项工作的。这些临时工多是在医院工作了一二十年,比如以前在医院太平间工作,现在负责医疗废物工作。

这位副局长明确表示,郑州市卫生局会严格清查此事,不会偏袒某家医院,一旦收集到医院内部有人员私自倒卖医疗废物的证据,将立即开除。

据了解,5月6日,郑州市卫生局召集各大医院负责人开会,通报医疗废物泄漏事件的有关问题,并专门成立调查组,深入郑州各大医院,寻找医疗废物流失原因。

  三大尴尬造成现实恶象

“医疗垃圾处理的监管人员配置少、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在医疗垃圾处理的监管上存在很大漏洞,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据郑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介绍,“如果一些医院或诊所不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非法把医用废弃物卖给非法处理点赚钱,存在极大隐患,这些未经消毒的输液瓶等废弃医用品一旦被制成食用器皿,就具有相当大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这位执法人员认为,医疗垃圾之所以回流社会,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医疗废物的危害特性认识不足。根据卫生部卫办医发(2005)29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使用后的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有不少医院以这样的规定为借口,搪塞在医疗垃圾管理上的漏洞。”

二是医疗废物管理的法规标准不健全。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但这些法规标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不高、尤其是缺少限制性条文等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落实。

三是医疗废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法规制定者、实施者和监督者的协调配合。目前,涉及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卫生防疫、城市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部门,政出多头,责权不清,极有可能造成监管力度不够。另外,法规、标准的制定环节与实施环节严重脱钩,也直接影响法规标准的可操作性。

5月7日上午,记者从接处警的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了解到,公安机关将几名涉案人员控制后,经调查,被控制的人员够不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处罚条件,已被依法解除控制。

卫生主管部门有难言之隐

“医院人员庞杂,怎样有效地管理医疗垃圾,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这让很多医院感到头疼。”郑州市一家医院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从医疗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不难看出,医疗垃圾由生成到外送至少要经过3次交接,从护士到运输工人再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如果采用书面交接,非常繁琐,而且交接地点分散,无法对医疗垃圾的整个流程进行追踪,更无法追踪具体某一袋的医疗垃圾。垃圾分拣、统计和称重,完全靠人工完成的话,耗时耗力。”这位负责人说。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似乎也有难言之隐。郑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这说明,卫生部门只对辖区医疗机构在医疗垃圾流程中负责疾病预防、防止疾病传播的监督、检查职能,并无处罚权。”

不少人士认为,环保、卫生部门还须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采取长效措施,从源头上彻底堵塞医疗垃圾流失的漏洞。

也有人士建议,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管理制度,促使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责任编辑:郎成林)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